人民币国际化:瓦解美元秩序的武器陷阱 7/7/2025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weaponized trap to dismantle the dollar order
作者:闫丽梦博士
中共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野心并非出于市场改革或全球货币一体化,而是一场精心策划、多层次的金融超限战,旨在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削弱美国的战略主导地位,并以中共控制的体系取代美元领导地位。

新华社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堪称一份金融战略宣言,其中提出了一项五年计划,旨在将人民币提升为美元的全球替代品。该计划将人民币国际化定位为国家安全当务之急,利用了中共眼中的美国弱势——债务上升、通货膨胀以及围绕数字货币的内部政策辩论。(https://m.cnfin.com/wx/share?url=//thinktank.cnfin.com/yjbg-lb/wap/detail/20250609/4247386_1.html)北京打着“制度开放”的旗号,旨在将全球合作伙伴困在一个不受制裁、受中共控制的金融集团中。其目标并非一体化,而是用基于人民币的政治控制体系取代美元的领导地位。
这一战略并非关乎全球金融体系内部的竞争,而是一场旨在彻底重新定义规则的不对称行动。这一策略揭示了七种核心反美战术,每一种战术都将金融作为治国之道的武器:
1. 利用美元波动:利用美国经济混乱对美元发起全球信任攻势。
2. 输出控制,而非价值:推广人民币不是作为一种全球公共产品,而是作为一种依赖和影响的工具。
3. 反规则战:寻求全球货币地位,同时拒绝定义全球货币的制度规范。
4. 平行清算系统:建立 CIPS 和 mCBDCBridge(多边货币桥)等 SWIFT 替代方案,以逃避美国的制裁。
5. 大宗商品重新定价:推动人民币计价,挑战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基准。
6. 债务外交和货币陷阱:利用人民币贷款和双边互换额度将发展中国家锁定在人民币区。
7. 数字抢占:在数字美元到来之前建立中共主导的基础设施——定义标准,而不仅仅是系统。
一、重写规则:中共逆转储备货币地位之路
要发挥全球储备货币的作用,货币体系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标准:自由兑换、开放的资本账户和透明的市场。这些是支撑各国央行和全球投资者广泛采用的信任支柱。
人民币这三个方面都不具备。它不能自由兑换——北京可以随意阻止跨境流动。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中国金融市场仍然不透明,汇率、金融数据和市场信号都受到政治干预的影响。
中共非但没有改革,反而颠倒了模式,先推动采用,后推进合法性。通过强制人民币结算、要求人民币偿还的基础设施贷款、央行互换协议以及政治金融交换,北京方面强制推行其所要求的一体化。
这并非“赢得市场信任”,而是一场反规则的金融战。中共就像一个赌场经营者:自己印制筹码,自己制定规则,并强迫其他人入局。它利用人们对美元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推行一种本质上具有政治性、限制性和强制性的人民币替代方案。
一旦一个国家加入该体系,它就会受到中国政策变化的束缚,无法自由退出,并在政治上受到金融依赖的制约。人民币并非市场选择的储备货币,而是一个由政权驱动的战略杠杆。
二、创建逃避制裁的生态系统:金融战争的隐秘基础设施
美国实力的支柱之一在于其执行全球制裁的能力,这种能力建立在美元的主导地位、SWIFT网络以及通过受美国监管的银行进行最终结算的基础上。中共的反制策略是构建一个不受西方控制的替代金融网络。这包括:
1. 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 (CIPS)——中国自2015年起投入运营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其模式与SWIFT类似,但由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控制。该系统拥有近100家直接参与者和超过1000家间接用户,其中大部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即使中国退出SWIFT,该系统也能进行人民币结算。
2. SPFS 整合——俄罗斯退出 SWIFT 后,中国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 与俄罗斯的 SPFS 连接起来,实现了人民币兑卢布交易不受美国监管。到 了2023 年,中俄大部分油气贸易都以人民币结算。
3. mCBDCBridge(多种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跨境网络)——中国与泰国、阿联酋、香港和俄罗斯合作,正在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桥梁,以完全绕过传统银行业务和 SWIFT。
4. 金砖国家清算系统——在金砖国家内部,中国倡导本币清算平台取代美元基础设施。随着金砖国家成员国数量的增加,该网络目前覆盖了全球40%以上的人口。
这些体系共同构成了一张“不受制裁的金融网络”,使俄罗斯和伊朗等专制政权或受制裁政权免受基于美元的制裁。这并非改革,而是对美国金融监管的刻意反制。
三、从贷款到杠杆:构建人民币客户国生态系统
北京巩固影响力的方法显而易见:利用金融工具重塑政治格局。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 债务诱饵——以人民币计价的巨额基础设施贷款,会立即造成依赖。大多数贷款与中国承包商挂钩,条款不透明,且违约时需提供战略性抵押品。
2. 货币锁定——贷款必须以人民币偿还。双边外汇机制和清算银行授权将中国嵌入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3. 依赖生态系统——贸易、债务和代币交换网络加深了纠缠,通过成本、恐惧或结构性锁定阻止了退出。
4. 货币作为政治杠杆——在各国陷入经济困境的情况下,中国奖励结盟、惩罚抵抗,从而改变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结果。
这不是金融合作,而是强制性的货币外交,旨在产生长期的地缘政治附庸。
四、数字抢占:针对未来美元的无声货币战争
这一战略最前沿的组成部分是技术先发制人:抢在西方国家做出反应之前,构建下一代货币架构。数字人民币(e-CNY)是:
▪️完全身份关联;
▪️实时可追踪;
▪️远程可控 — 甚至跨越国界。
中国正在30多个国家开展试点项目,并建立多mCBDCBridge,以塑造未来的数字支付协议。美国尚未推出其数字美元。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定义未来全球金融的桥梁、标准和指挥节点。
这不是包容性的创新,而是控制的蓝图。一旦嵌入,中国就能追踪、冻结或重新定向跨境资金流动,将金融基础设施变成地缘政治武器。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7月3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对中共的货币野心进行了微妙而战略性的谴责:“认为人民币可以成为主要储备货币是一种谬论。它不能自由兑换。”
贝森特否认美元下跌会削弱其全球地位的担忧——(彭博社)
贝森特的声明虽然用的是外交语气,但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制度红线:缺乏可兑换性、透明度和资本自由的货币不能被赋予全球储备地位。
他重申,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并非仅仅是市场姿态,而是对金融主权的战略捍卫。贝森特强调中国的资本管制——“14亿人想把钱转出去”——揭露了人民币是一种政治化的、非市场化的工具。
作为前外汇对冲基金高管,贝森特深知货币权力的获得与强加之间的区别。他的言论表明,华盛顿如今不再将人民币国际化视为市场演变,而是将其视为一项由国家主导、旨在瓦解美元霸权的行动。
人民币并非一种凭借自身实力升值的货币,而是专制政权的武器。中共的人民币战略并非要加入现有体系,而是要取代它。
这不是一场货币之战,而是一场信任、透明度和资本自由流动之战。战场不再仅仅是华尔街或各国央行——而是基础设施、代码和胁迫。
如果美国不能认识到这一行动的战略威胁并予以应对,世界可能很快就会发现,世界贸易不仅使用人民币,而且还要按照中共的规则、中共的监管和中共的条款进行。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