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宣传的黑暗本质:中共逃避“病毒追责”的最后挣扎

过去几年,中共操纵的中文媒体、网络自媒体以及对西方社交平台的渗透行动,不仅仅是为了争夺舆论场,更是为了构建一种“遮蔽未来真相”的防御性叙事。以马斯克的X平台为例,所谓“自由言论”成为了中共信息战的温床。在这里,关于美国政治、执法、司法和国家权力集团的负面叙事被源源不断地放大,其中尤以“爱泼斯坦事件”的炒作为典型。

表面上,这是揭露美国体制的阴暗面;实际上,这是中共精心策划的“超限战”手法。其目的并不是单纯的反美宣传,而是为未来可能到来的灾难性追责做铺垫。

因为一旦美国掌握并公布确凿的病毒溯源情报证据,证明中共在疫情制造、隐瞒和传播过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全球的政治、法律与舆论体系必然会将中共与习近平本人推向“反人类罪”的审判台。那一刻,不仅是政权合法性瞬间崩塌,更会像二战后对纳粹的清算一样,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消灭与围剿。

习近平完全明白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中共在外交、媒体、学术、社交平台、海外代理人等各个层面,全面铺开抹黑美国与西方制度的行动。通过“制造怀疑”“颠覆信任”“塑造阴谋论”,他们要在全球舆论场种下一个核心观念:美国的裁决和结论不可信,美国的体系是暗箱操作的,美国没有资格指控别人

这就是中共超限战的黑暗本质:

  1. 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拖延 ——推迟不可避免的清算。
  2. 不是为了塑造形象,而是为了转移指责 ——用“美国阴谋”来稀释“中共罪行”。
  3. 不是为了开放,而是为了封闭 ——构造一个全球“相对主义”的混乱叙事,确保无人能形成一致行动来追责。

最终,这些手段并不能改变真相。它们只是习近平和中共为了政权存续、个人安全以及家族利益,所采取的极端防御性措施。就像纳粹在二战末期不惜放火焚毁整个欧洲一样,中共的黑暗超限战是“败寇式的挣扎”,而非长久战略。

当病毒溯源的铁证到来之时,世界必将看到这一切——中共今日的舆论攻势,不过是为明日的灭顶之灾,徒劳挣扎。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1. 原始留言者: James Li (由系统自动同步)
    《盗梦空间》与认知战九步模型 ——从潜意识植梦到现实心理战的隐喻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上映于2010年,电影常被称为“烧脑科幻”,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其实是一部认知作战的寓言。所谓认知战,就是通过信息与心理手段,影响对方的思维、信念与行为,使其在“自以为是自主选择”的情况下,完成对方预设的目标。 柯布团队执行的“植梦”任务,可以被抽象为一个 认知战九步模型。 一、目标分析(Target Analysis) 一切认知战的起点是精准锁定目标。 在片中,目标是商业巨头之子费舍尔。 他们不是要窃取情报,而是要改变他的一项核心认知:“父亲希望他维持帝国”。 👉 对应现实:认知战首先要分析对象的 心理弱点、身份困境、关系裂痕。 二、建立入口(Entry Point) 进入对方思维体系,需要入口。 团队通过“梦境共享技术”进入费舍尔的潜意识。 但即使在梦中,费舍尔的防御机制(武装保镖)也会反击。 👉 对应现实:入口往往是 信息渠道(媒体、社交网络)、关系纽带(家族、群体)、或情感痛点。 三、情绪触发(Emotional Trigger) 单靠逻辑无法突破防线,必须找到能撼动人心的“引爆点”。 团队选择了“父子关系”的伤口:费舍尔一生渴望父亲认同。 👉 对应现实:认知战通常抓住 民族情感、身份焦虑、亲情羁绊 等心理触发点,制造情绪共振。 四、多层渗透(Layered Penetration) 梦境被设计成三层,越往下时间越慢,影响越深。 第一层:混乱与紧张 → 削弱抵抗。 第二层:酒店叙事 → 引导思考。 第三层:雪山堡垒 → 安排父亲“遗言”,触发情感转变。 👉 对应现实:认知战不是一次宣传,而是 多层叙事渗透,从表层舆论,到价值观,再到身份认同。 五、叙事重构(Narrative Reconstruction) 要让目标信念改变,必须重写他原本的故事。 团队塑造了“父亲其实希望你自由”的新叙事。 这与费舍尔的渴望吻合,形成强烈的心理共鸣。 👉 对应现实:认知战核心是 改变叙事框架——不是与对方辩论事实,而是改变他看待事实的故事背景。 六、信念植入(Belief Implantation) 关键一步:将叙事转化为“自我信念”。 费舍尔在潜意识深处“亲耳听到”父亲的遗言,于是深信“我要解散帝国”是出自自己内心。 👉 对应现实:最成功的心理战,不是让人觉得“我被洗脑了”,而是让人说“这是我的独立思考”。 七、内部同化(Internal Assimilation) 植入的信念必须与目标的身份认同相契合。 费舍尔长期渴望父亲的认可,所以新信念被迅速吸收。 👉 对应现实:认知战的成果必须与目标群体的 文化、价值、身份 接口,否则容易被排斥。 八、行为转变(Behavioral Shift) 真正的成功不是思想改变,而是行动随之改变。 费舍尔从“守护父亲帝国”转变为“主动解散帝国”。 👉 对应现实:认知战只有在目标行为发生实质性转变时,才算达成战略效果。 九、长期巩固(Long-term Consolidation) 信念一旦被内化,就会成为新的现实基础。 费舍尔醒来后,完全相信那是自己真实的觉悟。 👉 对应现实:认知战成果往往通过 教育、制度、文化 等形式被固化,成为长期影响。 结语 《盗梦空间》告诉我们: 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是击溃敌人,而是改造敌人的心智。 认知战不是短期的宣传,而是长期的潜意识“植梦工程”。 当一个人真心相信“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时,认知战的目的就达成了。 所以,电影的悬念结尾——旋转的陀螺——其实也是对观众的提醒: 你以为的现实,真的属于你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