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自一年前,就通过秘密影响力行动加深对格陵兰的战略布局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27日】

《丹麦广播公司》报道:一群与川普总统有关的美国公民,过去一年里通过与格陵兰独立运动的支持者、政客和商人建立联系,执行针对格陵兰的秘密影响力行动。这些活动旨在通过文化、经济和政治手段,推动格陵兰与丹麦的关系疏远,并为川普的战略布局提供支持。

在川普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对格陵兰的兴趣屡次引发关注。尤其在川普就职前,他曾多次提及购买格陵兰的计划。这一提议并非偶然,而是与美国日益重视北极战略密切相关。格陵兰位于全球最重要的地理位置之一,控制这片区域意味着在全球能源资源、军事部署和国际战略博弈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购买格陵兰不仅是川普政府的个人意图,更是美国在北极战略中的关键一步。

川普的计划引起了丹麦及其在格陵兰的自治政府的强烈反应。丹麦方面明确表示,不欢迎这种购买提议,认为这一提议超越了正常外交范畴,并对格陵兰的主权产生威胁。与此同时,丹麦的相关官员指出,格陵兰与丹麦的关系历史悠久,且格陵兰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丹麦政府有责任捍卫这一地区的独立性。

但美国的北极战略依然没有改变。根据多个消息来源,川普政府持续关注格陵兰,并通过不同渠道推动其与格陵兰的互动,包括外交与军事合作、科技投资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这些举措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考量,更是战略布局的体现。在美国眼中,格陵兰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上的重要点,它的资源、尤其是稀有矿产和未开发的能源潜力,是美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无法忽视的筹码。

与此相对,丹麦的立场并不单纯是出于政治考量,背后更有着复杂的国际合作与国内压力。在面对美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时,丹麦必须考虑到格陵兰与其本身的长期利益。近年来,格陵兰政府已逐渐展示出更多的独立性,寻求国际舞台上的更多主动权,而这种独立性在美国的北极战略布局下尤为关键。

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格陵兰无疑将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美国显然已将其视为战略棋盘上的关键一子。总的来说,格陵兰问题不仅是川普政府北极战略的一部分,也涉及到国际地缘政治和全球资源争夺。

Related Articles

川普政府新规:把“反美活动”列为移民审查的压倒性负面因素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8月20日】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8月19日更新《政策手册》,在需行使酌情裁量的“移民福利”案件中,将涉“反美”意识形态或活动视为“压倒性负面因素”,并把对“反美活动”的核查纳入扩大后的社交媒体审查流程;指引即刻生效,适用于新提交与待审中的案件。USCIS并明确,相关酌情权涉及调整身份、延期/变更非移民身份、F/M学生复学恢复、部分工卡以及EB-5等环节。USCIS发言人马修·特拉格瑟称:“移民福利——包括在美国居住和工作——是一种特权,而非权利。”与此同时,外界担忧该用语边界不清,或对言论自由产生影响。

443端口突封:习近平共在美俄联手与马杜罗危机下的恐惧与战前演练

路德社简评:2025年8月20日凌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全网异常。从00:34到01:48,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防火长城对全球最核心的加密端口——TCP 443端口,实施了全面封锁。443是HTTPS的默认端口,是现代互联网最关键的“生命线”。在此期间,所有基于HTTPS的通信都被注入伪造的RST+ACK包,连接瞬间中断,不分IP、不分域名,无差别阻断。短短一小时,整个中国几乎与世界互联网“拔线”,苹果、微软等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甚至一度失去与境外的正常连接。 这种手段并非首次出现。防火长城常年使用TCP重置攻击、DNS污染、深度包检测来进行精准干扰,但像这样全面封杀443端口,却是史无前例。443一旦关闭,几乎等同于关闭互联网。因为当今超过九成以上的流量依赖HTTPS,浏览器、APP、支付系统、银行、电商、政府网站,无一不建立在这个端口之上。443一旦长期关闭,不仅翻墙者彻底失去出路,连国内网站也会陷入瘫痪。微信无法发消息,支付宝无法支付,京东淘宝无法下单,甚至银行转账与政务系统都会完全停摆。 唯一的可能是“白名单机制”。也就是说,防火长城允许部分官方认可的网站和服务继续使用443端口,例如微信、支付宝、银行、电商、政务平台,其他一律封死。这样,墙内人看似生活照常:照样用微信、刷抖音、转账购物,但实际上,整个互联网已经沦为“局域网中国”。对外彻底断开,只留下中共允许的少数信息流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铁幕”,是准朝鲜化的互联网体系。 更严重的是,这次443的封锁并非孤立的技术动作,而是带有明显的政治与战略信号。首先,它反映出中共在认知战上已经感受到失败。多年来中共大外宣耗费巨资,企图主导舆论,却在国际上几乎全线失利,在国内也难以完全封杀VPN和外部信息。443端口的全面封锁,是一种极端选择,相当于彻底放弃“比拼话语权”,转向直接切断民众与真相接触的最后手段。 其次,这更像是一场战前演练。任何军事冲突爆发的第一步,必然是信息战与通信战。一旦中美因台海或南海擦枪走火,中共极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切断对外互联网,把全国信息收拢在墙内,以避免“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动员和曝光。443的短时封锁,正好是对这一极端场景的测试:能不能一键拔掉互联网,只保留内部白名单?今天的实验表明,这种能力完全存在。 放在国际大环境下看,中共的恐惧显而易见。美俄在特朗普与普京的会谈后,突然达成类似“第五条款”的对乌安全保证,俄乌停火的路径已经浮现。俄罗斯不再是中共对抗美国的“战略盟友”,而是转身与美国缓和合作,这对北京来说是战略性大失败。与此同时,美国正在准备对委内瑞拉马杜罗政权采取军事打击。马杜罗长期与中共有深度合作,是中共在拉美的能源与地缘支点。一旦美国在拉美出手,就等于在中共的“后院”点火,打掉北京赖以依靠的外围代理人。 这两个信号叠加起来,使习近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恐惧。认知战打不赢,国际舆论全线失利;战略上美俄联手,外围代理人马杜罗也将遭遇美国打击;台海与南海的军事冲突风险迫近;在这种情况下,443端口的全面封锁,不是偶然的技术失误,而是中共在恐惧驱动下的极端动作。 它既是对内的一次彻底信息收缩,防止人民接触外界声音,也是对外的一次战时预演,模拟未来战争中“一键拔线”的极端管控。从技术到经济,从舆论到战略,这次短短一小时的443封锁,实际上已经向世界释放出一个危险信号:中国正在加速走向数字铁幕,进入准朝鲜模式。而这背后,是习近平对未来的极度不安与恐惧。

443端口突封:中共在美俄联手与马杜罗危机下的恐惧与战前演练

路德社专栏评论:2025年8月20日凌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全网异常。从00:34到01:48,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防火长城对全球最核心的加密端口——TCP 443端口,实施了全面封锁。443是HTTPS的默认端口,是现代互联网最关键的“生命线”。在此期间,所有基于HTTPS的通信都被注入伪造的RST+ACK包,连接瞬间中断,不分IP、不分域名,无差别阻断。短短一小时,整个中国几乎与世界互联网“拔线”,苹果、微软等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甚至一度失去与境外的正常连接。 这种手段并非首次出现。防火长城常年使用TCP重置攻击、DNS污染、深度包检测来进行精准干扰,但像这样全面封杀443端口,却是史无前例。443一旦关闭,几乎等同于关闭互联网。因为当今超过九成以上的流量依赖HTTPS,浏览器、APP、支付系统、银行、电商、政府网站,无一不建立在这个端口之上。443一旦长期关闭,不仅翻墙者彻底失去出路,连国内网站也会陷入瘫痪。微信无法发消息,支付宝无法支付,京东淘宝无法下单,甚至银行转账与政务系统都会完全停摆。 唯一的可能是“白名单机制”。也就是说,防火长城允许部分官方认可的网站和服务继续使用443端口,例如微信、支付宝、银行、电商、政务平台,其他一律封死。这样,墙内人看似生活照常:照样用微信、刷抖音、转账购物,但实际上,整个互联网已经沦为“局域网中国”。对外彻底断开,只留下中共允许的少数信息流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铁幕”,是准朝鲜化的互联网体系。 更严重的是,这次443的封锁并非孤立的技术动作,而是带有明显的政治与战略信号。首先,它反映出中共在认知战上已经感受到失败。多年来中共大外宣耗费巨资,企图主导舆论,却在国际上几乎全线失利,在国内也难以完全封杀VPN和外部信息。443端口的全面封锁,是一种极端选择,相当于彻底放弃“比拼话语权”,转向直接切断民众与真相接触的最后手段。 其次,这更像是一场战前演练。任何军事冲突爆发的第一步,必然是信息战与通信战。一旦中美因台海或南海擦枪走火,中共极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切断对外互联网,把全国信息收拢在墙内,以避免“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动员和曝光。443的短时封锁,正好是对这一极端场景的测试:能不能一键拔掉互联网,只保留内部白名单?今天的实验表明,这种能力完全存在。 放在国际大环境下看,中共的恐惧显而易见。美俄在特朗普与普京的会谈后,突然达成类似“第五条款”的对乌安全保证,俄乌停火的路径已经浮现。俄罗斯不再是中共对抗美国的“战略盟友”,而是转身与美国缓和合作,这对北京来说是战略性大失败。与此同时,美国正在准备对委内瑞拉马杜罗政权采取军事打击。马杜罗长期与中共有深度合作,是中共在拉美的能源与地缘支点。一旦美国在拉美出手,就等于在中共的“后院”点火,打掉北京赖以依靠的外围代理人。 这两个信号叠加起来,使习近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恐惧。认知战打不赢,国际舆论全线失利;战略上美俄联手,外围代理人马杜罗也将遭遇美国打击;台海与南海的军事冲突风险迫近;在这种情况下,443端口的全面封锁,不是偶然的技术失误,而是中共在恐惧驱动下的极端动作。 它既是对内的一次彻底信息收缩,防止人民接触外界声音,也是对外的一次战时预演,模拟未来战争中“一键拔线”的极端管控。从技术到经济,从舆论到战略,这次短短一小时的443封锁,实际上已经向世界释放出一个危险信号:中国正在加速走向数字铁幕,进入准朝鲜模式。而这背后,是习近平对未来的极度不安与恐惧。

美国对五眼限流,真正目标是对中共的反渗透与清场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8月22日】 8月21日,据《CBS》报道:美国已将“与俄乌和谈相关”的情报统一标注为 NOFORN(不对外共享)。这表面上暂停向“五眼联盟”分发同类信息。结论很清楚:并非因为“俄乌”本身的敏感度,而是一场面向中共的战略欺骗与反渗透清洗,借“和谈”之名在五眼体系内排查内鬼、切断被中共打通的泄密路径,同时为美俄后台对表、布局更大盘腾挪空间。 把“和谈线”单独拉闸,不是降级盟友,而是净化管道。谈判相关情报最适合做差分投喂与隐形水印,细微改写后的多版本在不同渠道分发,一旦北京或其代理话术里出现某个版本特征,就能沿线回溯到具体节点。真正的作战支援与战场态势照旧供给,不对对手释放“断供”信号,也不打草惊蛇;被隔离的只是最利于钓鱼溯源的那一股信息流。 时点并非偶然。五眼成员近两年连续曝出涉华渗透、政治干预与情报风险,说明渠道“不干净”是进行时而非假设。把“和谈情报”列作禁外共享,相当于在原有共享框架内插入一层过滤网:谁在内部把风声递给了中共、谁在信息上被“反向驯化”,很快就会露底。与此同时,对欧洲的叙事从“情报全通”切换到“安全保障框架、欧洲主导、美国兜底”的新结构,给清洗争取时间,也压缩中共通过跨大西洋话语缝隙做认知战的空间。 “美俄在暗中联合做大事”的逻辑不等于互相输送利益,而是先把中共因素从关键信道中剥离,确保后台对表不被第三方操盘。能源通道、军控边界、空域冲突管控、第三战场联动,这些才是硬筹码;台前仍维持“和平尚远”的姿态,给战术层面留出机动,给战略层面留出缓冲。乌克兰停火或谈判本身,在价值序列里并不构成“必须对五眼闭口”的充分理由;唯有“清管道、抓内鬼、反误导”才解释得通这次精确限流。 这一步的外溢效应已在酝酿:五眼内部对华间谍案与纪律审查会继续冒头,美国公开口径保持克制,不急于给出“否认或承认”的明示;战场协同维持强度,但围绕“和谈”的舆论温度持续降档;与莫斯科在非乌方向的危机管控通道可能更顺畅。等到清场完成,哪些渠道恢复、哪些永久降权,再按结果分级。整个动作的主轴始终不变——不是为了哪一局的面子收场,而是围绕“灭共”主战场重构可信情报圈,拔掉中共伸进五眼的钉子。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