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研究服務(CRS):《台灣:國防與軍事問題》

Taiwan: Defense and Military Issues

作者:凱特琳·坎貝爾(Caitlin Campbell)
報告類型:國會研究服務(CRS)產品 – 焦點分析
報告編號:IF12481
發佈日期:2025年7月25日

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或稱中國)宣稱擁有台灣的主權,但從未控制過台灣。台灣是自我治理的民主國家,人口為2340萬,位於台灣海峽對面。中國領導人表態希望透過和平方式統一台灣,但也堅持有權使用武力將台灣納入中國的控制之下。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台灣正式自稱中華民國,簡稱ROC)一直以來重視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75年來,美國政府一直在努力增強台灣及其自身應對中國軍事侵略的能力。中國方面則聲稱美國將台灣視為“棋子”來“遏制”中國。自2022年以來,國會在支持美台國防關係方面發揮了作用,授權了新的項目並撥款支持台灣國防。有關兩岸關係及美國對台灣的政策背景,可參見CRS專題報告IF10275《台灣:背景與美台關係》由蘇珊·V·勞倫斯(Susan V. Lawrence)編寫。

台灣的安全局勢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事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PLA),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現代化進程,主要集中在發展需要用以吞併台灣的能力。一些觀察人士評估,人民解放軍現在或很快能夠執行一系列針對台灣的軍事行動,包括導彈襲擊、占領台灣的小型外島、封鎖台灣,以及——對於人民解放軍來說,最具風險和挑戰的任務——實施兩棲登陸並占領台灣主島。2023年時,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曾表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已指示解放軍“在2027年準備好進行一次成功的入侵台灣”,伯恩斯指出這是與軍事能力相關的目標,不一定意味著習近平有意發動戰爭。在面對中國軍事侵略威脅時,台灣的優勢之一是美國的政治與軍事支持(見下文)。另一個優勢是地理位置。台灣海峽最窄處約為70海里,且因氣候條件的影響,某些時節海峽航行危險。台灣的山地地形和人口密集的西岸對兩棲登陸作戰並不適宜。台灣政府已啟動加強軍事準備的計劃,並且在2019至2023年間,國防預算年均增長近5%。2024年,台灣的國防支出占其GDP的約2.5%;台灣總統已表示,他計劃在2025年將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3%以上。川普總統曾建議台灣將其GDP的10%用於國防。台灣在實現其防衛目標方面面臨國內挑戰,政策制定者對於如何最好地威懾中國使用武力對台灣進行攻擊存在分歧。雖然台灣的主要政治黨派都表示支持增加國防投資,但2025年行政與立法部門之間的預算爭執加劇了部分人對於台灣是否能夠確保足夠防衛資金的擔憂。台灣的軍隊在招募、訓練和留住人員方面困難重重,且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台灣的民防準備不足。台灣的能源、食物、水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容易受到外部干擾。在社會層面,尚不清楚台灣人民在面臨兩岸戰爭時,能夠或願意承受的經濟安全、身體安全和生命的代價。

中國“灰色地帶”行動對台灣的打擊
除了為大規模軍事行動做準備外,中國還通過持續的非戰鬥行動削弱台灣的軍事優勢和備戰能力。這些“灰色地帶”行動包括頻繁的軍事演習和近乎每日的巡邏(包括頻繁穿越所謂的“中線”,這一條在2022年之前解放軍飛機很少越過的海峽南北非正式分界線);網絡行動;無人作戰空中載具環繞台灣飛行;以及加強對台灣控制的金門島附近的執法活動。這些行動為解放軍提供了訓練和情報收集機會,並增加了台灣應對解放軍行動的運營和維護成本。

解放軍在和平時期不斷向台灣島嶼靠近的常態化行動可能會削弱台北判斷解放軍是否利用這些行動掩蓋準備進攻的能力。灰色地帶策略對中國來說也可能具有戰略價值。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通過這些活動在台灣民眾中製造對台灣軍事能力的懷疑,並給台北施加政治壓力,迫使其同意北京關於統一的堅持。許多觀察人士認為,中國領導人可能更傾向於通過灰色地帶脅迫和政治戰爭逐步控制台灣,而不是冒著大規模衝突的風險——這種衝突可能會將中國和美國這兩個核大國捲入戰爭。

美國對台灣國防的支持
自美國在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並在1980年終止互防條約以來,美國一直與台灣保持非正式的防衛關係。這一防務關係涵蓋了武器轉移、定期的雙邊防務對話和規劃、以及軍事訓練。美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支持台灣的防衛,而又不引發美國政策所希望避免的衝突。中國領導人警告美國同行,台灣是美中關係中的“第一條不能逾越的紅線”。中國在回應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及高層美台互動時,曾指責美國在“玩火”,並加大了對台灣的灰色地帶脅迫。2022年時,時任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後,中國加強了在台灣周邊的軍事行動,並為解放軍在該區域的“新常態”奠定了基礎。

美國戰略與政策
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TRA,P.L. 96-8;22 U.S.C. §§3301等)包含多項與安全相關的條款。TRA聲明,美國政策是“提供足夠的防衛物資和服務,以使台灣保持足夠的自衛能力”,並“保持美國抵制任何可能危及台灣安全或社會經濟體系的武力或其他形式脅迫的能力”。TRA並不要求美國保護台灣,但通過聲明美國保持此能力的政策,TRA在美中衝突發生時創造了“戰略模糊”。一些觀察人士建議,美國應對台灣做出更正式的防衛承諾。此類轉變的支持者認為,隨著中國能力的增強和立場變得更加自信,“戰略清晰”是必要的,能夠威懾中國日益增長的侵略性。而支持戰略模糊的人則認為,長期以來的政策鼓勵了北京和台北的克制,並激勵台北更多地投資於自身防衛。歷屆美國政府一直鼓勵台灣採取“非對稱”的防禦戰略(有時稱為“豪豬戰略”),其目標是使台灣變得難以被中國迅速征服或“吞併”。這一戰略設想台灣投資於能有效阻止兩棲入侵的能力,諸如反艦導彈、海軍水雷等分散性、相對便宜的武器系統。台灣政府在某種程度上採納了這一戰略,但一些人(包括台灣國防界的利益相關者)認為,台灣必須繼續投資於常規能力(如戰鬥機和大型戰艦)以威懾灰色地帶脅迫,防止發生入侵。關於美國在兩岸戰爭中是否、如何以及在多長時間內可能支持台灣的這種不確定性,影響了這些辯論。

武器轉移與安全合作
美國的武器轉移是美國對台灣防衛能力最為具體的貢獻。大多數這些轉移是外國軍事銷售(FMS)。2015至2025年間,行政部門向國會通知了超過280億美元的FMS對台灣的轉移。除FMS外,117屆國會通過了《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ERA;詹姆斯·M·因霍夫國防授權法案【NDAA】2023財年附則A部分,P.L. 117-263),首次為台灣提供了總統縮減授權(PDA;22 U.S.C. 2318(a)(3))。這一授權允許美國國防部直接向台灣提供防衛物資和服務,反映了國會對FMS交付時間過長的關注。自TERA實施以來,行政部門已宣布為台灣提供三批總計15億美元的PDA包。TERA還首次授權為台灣提供外國軍事融資(FMF;22 U.S.C. 2763;即外國政府可以用以購買美國武器的貸款或贈款)。此後,國會通過TERA和其他授權撥款支持台灣的FMF。美台安全合作包括在美國和台灣進行的訓練,儘管這些通常不被廣泛公開,但似乎在擴大中。台灣從2023年開始通過國際軍事教育和訓練(IMET)計劃接受訓練。118屆國會在2025財年NDAA中設立了台灣安全合作倡議(TSCI,P.L. 118-159),授權援助“使台灣保持足夠的自衛能力”。2026財年NDAA草案中,眾議院和參議院武裝委員會報告的法案包含與台灣及TSCI相關的條款。眾議院武裝委員會報告的法案將授權為2026財年提供10億美元用於TSCI;眾議院通過的2026財年DOD撥款法案(H.R. 4016)則將為TSCI撥款5億美元,比2025財年撥款額多出1億美元。總統的2026財年預算請求包括為TSCI提供10億美元。

凱特琳·坎貝爾(Caitlin Campbell),亞洲事務分析師

免責聲明
本文件由國會研究服務(CRS)編寫。CRS作為非黨派的共享工作人員服務於國會委員會和國會議員。它完全在國會的指示下運作。CRS報告中的信息不應作為其他目的的依據,僅用於公眾理解CRS向國會成員提供的資訊。CRS報告作為美國政府的工作,受版權保護。任何CRS報告可在不需要CRS許可的情況下完整複製和分發。但由於CRS報告可能包括版權圖像或第三方材料,若要複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可能需要獲得版權持有人的許可。

Related Articles

委内瑞拉局势进展 —— 8/20/2025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8月20日】 2025-08-07|美国国务院 & 司法部(悬赏)要点:把对马杜罗的悬赏提高到最高5000万美元。Lude Press(译引)“已将依据毒品悬赏计划对尼古拉斯·马杜罗的悬赏提高至5000万美元,用于征求能导致其被逮捕的信息。” 2025-08-08|路透(跟进报道)要点:美方将悬赏“加倍至5000万美元”,并回顾此前上调轨迹。(译引)“美国已把悬赏加倍至5000万美元,缘由是与贩毒相关的指控……” 2025-08-18|路透(首发动向)要点:3艘“阿利·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将在36小时内抵达委内瑞拉近海。(译引)“三艘美国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将在未来36小时内抵达委内瑞拉外海……” 2025-08-18/19|路透(细节补充)要点:舰名被点明为:USS Gravely(DDG-107)、USS Jason Dunham(DDG-109)、USS Sampson(DDG-102)。(译引)“消息人士称,相关舰艇为Gravely号、Jason Dunham号与Sampson号。” 2025-08-19|白宫新闻发布(定性)要点:对白宫的法律与政治定性更强硬。(译引)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 “马杜罗政权并非委内瑞拉的合法政府,它是一个‘贩毒恐怖集团’。” Lude Press 2025-08-19|美国务院再次表态要点:国务卿卢比奥引述卡罗琳发言,国务院再次声明对马杜罗信息的悬赏。(译引)美国务院:感谢白宫新闻秘书详细说明:我们为何要悬赏 5000 万美元来获取有关马杜罗及其针对美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的信息。US DOS Rubio 2025-08-19|马杜罗电视讲话(动员)要点:宣布启动“特别动员计划”,动员逾450万名民兵,并抨击华盛顿威胁。(译引)“我将启动一项特别计划,动员逾450万名民兵……”…

美军方证实中共加速核武扩张 验证路德社:习共举国之力发展导弹核武 意图战略决胜美国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8月21日】 路德社此前曝出习—中共正举国之力发展导弹、核武器的情报,正在被一系列官方证词与权威数据库所验证: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科顿上将在参议院作证时点名,习近平下达了“到2027年要做好夺台准备”的指令,并据此判定中方正同步扩张陆、海、空三类核投送平台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甚至连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与后处理能力、且含与俄方合作的环节,都被写进了他的书面证词。armed-services.senate.gov 规模与节奏的变化同样可量化。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年鉴评估,到2025年初中国至少拥有约600枚核弹头;与此同时,中国在北方三大片区与东部山地“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大约350个新洲际导弹井,扩库速度为各拥核国家之最。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核笔记(2025)》与之相互印证,并进一步给出:解放军目前约有712套可投送核战斗部的陆基导弹发射装置。这些数据把“举国之力上强度”的轮廓勾得很清楚。SIPRI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更关键的是质与量的结合方式。公开资料显示,约712套发射装置中,有约462套可搭载射程覆盖美国本土的导弹——这并不等于“全部核即用”,却意味着在核常并存、机动与诱饵并举的部署形态下,外界很难在危机中迅速分辨训练与实战、常规与核信号,从而显著抬升误判成本。作为中期指引,五角大楼年度《中国军力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现役核弹头将超过1000枚,并强调力量谱系正从低当量精确打击延伸到高当量远程打击,意在把“威慑升级阶梯”搭得更密。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这套核与导弹工程不是抽象的“现代化口号”,而是贴身服务于台海时间表的现实建设:以常规“速决”争取政治既成事实,若不顺,则依靠更易启用的核门槛和更具生存性的指挥链条来“敲打停火、迫谈止战”。这也解释了为何要把井基与公路机动并行推进、把海基核潜艇常态化、把空基平台向远程精打击延展;它同样解释了为何需要深地化和冗余指挥——这与路德社关于新疆/马兰方向地下化设施的情报口径相吻合:在最坏场景下仍能“活着且能打”,才能让核讹诈有可凭依的硬件支点。官方证词所列的2027时间锚、智库对350座新井与600枚弹头的盘点,再叠加五角大楼对2030年>1000的展望,构成了对“举国之力发展导弹与核武器”的现实验证链条。armed-services.senate.govSIPRI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这完全验证了路德社所述——“中共举国之力扩张核武”,以及“5/14”录音中“战略决胜美国”的战略意图。中共正通过加速核力量与导弹部署,积极备战,目标指向最终挑战和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