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方评估 中共国去年在西太平洋的军费开支增加近四成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29日】

路透社获得并查核的台湾军方内部研究显示,中共在 2024 年用于台海、东海、南中国海与西太平洋一线的各类军事演训总成本约1520 亿元人民币(约合 210~212.5 亿美元),较 2023 年增加近四成。这份研究由台湾军方依据对解放军海空兵力的全年监侦数据推算,包括空海活动时数、架(艘)次与相应的燃油、耗材、维护、修理与人员薪酬等科目,四名了解情况的台湾官员向路透社证实研究内容与口径。

研究给出少见的细目:2024 年解放军军机(含 歼-10、轰-6 与 各型无人机)在相关海空域累计出动“近 1.2 万架次”、飞行“约 3.7 万小时”;海军舰艇(含航母与驱逐舰)全年“出航逾 8.6 万次”、在海总时数“超过 200 万小时”。就海军活动的地域分布而言,约 34% 发生在争议最为激烈的南中国海,约 28% 在与日、韩相邻的东海,近 14% 在敏感的台湾海峡。受访官员称,中共正试图把围绕“第一岛链”的力量投送与威慑“常态化”。

若以公开口径对照,中共国政府 2024 年编列的国防预算为 1.67 万亿元人民币。研究据此折算,上述演训成本约占当年官方军费总额的 9%,而 2023 年相应比重约为 7%。路透社并强调,多位外交官长期怀疑中共对军费规模存在低报,且中方并不披露分项用途,因此该研究提供了军费实际流向的一个侧面。

台湾国防部在致路透的书面回应中未直接评论花费估算,但指出中共“持续扩军与灰色地带挑衅,严重破坏印太和平稳定”。中共国防部与国台办未答复置评请求。路透社同时说明,其无法独立核实这份台湾研究的精确性;多名受访专家认为“以活动时数×单位成本”的方法论可行,能提供有价值的参照,但不可避免含有一定推算成分。

从动态趋势看,2024 年解放军空中活动量级较 2023 年约增三成,海上出动与在海时数同比亦均约上升两成;台湾方面的日常通报与统计为该研究提供了连续的原始序列。该研究亦被用于支持政策评估——帮助决策层判断中共在不同海域的军力资源配置节奏与扩军速度。

研究还记录到解放军更远海域的行动样态:除在近海强化“环台”与跨岛链演训外,中共国海军持续参加索马里外海反海盗巡逻;美国方面则报告在阿拉斯加及北太平洋周边观察到中共国海军活动“上行”的趋势,尽管迄今双方海上接触保持专业。上述外延态势与岛链方向的高强度训练相互呼应,反映中共在更广阔海域推动远海常态化存在。

在成本口径上,研究将飞行、航行每小时的燃油与各类耗材作为底盘,再叠加装备维护保养、计划性与非计划性修理、以及人员相关支出,以求得到更贴近“全寿命周期里程计数”的年度化演训费用。路透社据此测得的约1520亿元人民币,不仅对应中共国军费的约九分之一,也相当于台湾2024年国防预算的大约四分之一,借此刻画出两岸在“消耗强度”与“财政承压”上的对照关系。

中共长期坚持其军费“公开透明、对外不构成威胁”的表述,并将台湾视为其领土的一部分;而台北方面则强调中共的“灰区”行动——包括高频次“越中线”飞行、长航时无人机绕飞与海警、海军协同行动——正系统性侵蚀台海与周边空海域的稳定。路透社此次披露的内部估算,为这一年多来不断升温的态势提供了量化剖面,同时也凸显信息的不对称:在中共国军费缺乏分项公开的情况下,地区国家不得不依赖“活动量—成本”这一间接测度来评估压力。

在更广域的地缘图景中,“第一岛链”由日本南下经台湾、菲律宾至婆罗洲,构成束缚中共国近海的天然门槛。台湾方面近月亦多次指出,中方航母群跨越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方向出动,意在释放“战略常态化外延”的政治信号。路透社此前报道与公开资料均将“岛链方向的常态化投送”视为中共扩展行动半径的关键标志。

Related Articles

吉耐狮上校发文:《成立第一岛链公约组织的必要性》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9月2日】 2025年8月31日,吉耐狮上校发文:《成立第一岛链公约组织的必要性》。 作者吉耐狮为退役美国空军外务官,专研反恐怖主义、非正规作战、导弹防御与战略。2022 年获我国外交部“台湾奖助金”学人,2023 年在国立政治大学、国防大学担任驻点访问学人,现为国防安全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文章以马克·吐温的名句开场:“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吉耐狮上校据此指出当下的安全焦虑:冷战时期的国际“恶霸”曾是苏联,而“如今,在全球各地张牙舞爪的恶霸换成了中国”,它“运用经济力量,并大力投资毛泽东所谓的‘三大法宝’(中国人民解放军、党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以及中国共产党),妄图建立世界霸权”。因此,“热爱自由的国家必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如同当年对抗苏联那样坚决的回应”。文章由此确立问题:如何在印太构建有效的集体威慑。 历史参照:冷战防务架构与 NEATO 未果 吉耐狮上校回顾冷战时期三大框架定位参照系:1954 年“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遏制东南亚共产扩张;1955 年“巴格达条约”后演变为“中央条约组织(CENTO)”,护持中东抗苏;二者“在 1979 年前后相继解散”。与之对照,1949 年创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因威胁延续“如今已扩展至 32 个成员国”。 1954 年 8 月,美方曾设想把美、日、韩、台纳入“东北亚公约组织(NEATO)”,但因“在政治挑战及宪政体制上的差异”,“美国最终选择双边安全安排”,形成“轴辐式安全架构(hub and spoke)”,亦称“旧金山体系”。这一段历史既解释了当下同盟格局,也为新构想埋下伏笔。…

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联合多国情报与网安机构发布最高级别预警:中共国家支持黑客自2021年来系统性攻陷全球网络,服务于“全球化间谍体系”

本《网络安全通告》(CSA)汇集了多起政府与行业调查中的观察结果,显示这些 APT 行为体既针对内部企业环境,也针对直接向客户提供服务的系统与网络。本文详细说明了这些 APT 行为体所使用的战术、技术与程序(TTPs),以便开展检测与威胁狩猎,并提供相应的缓解指导,以降低其带来的风险。

美军方证实中共加速核武扩张 验证路德社:习共举国之力发展导弹核武 意图战略决胜美国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8月21日】 路德社此前曝出习—中共正举国之力发展导弹、核武器的情报,正在被一系列官方证词与权威数据库所验证: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科顿上将在参议院作证时点名,习近平下达了“到2027年要做好夺台准备”的指令,并据此判定中方正同步扩张陆、海、空三类核投送平台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甚至连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与后处理能力、且含与俄方合作的环节,都被写进了他的书面证词。armed-services.senate.gov 规模与节奏的变化同样可量化。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年鉴评估,到2025年初中国至少拥有约600枚核弹头;与此同时,中国在北方三大片区与东部山地“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大约350个新洲际导弹井,扩库速度为各拥核国家之最。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核笔记(2025)》与之相互印证,并进一步给出:解放军目前约有712套可投送核战斗部的陆基导弹发射装置。这些数据把“举国之力上强度”的轮廓勾得很清楚。SIPRI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更关键的是质与量的结合方式。公开资料显示,约712套发射装置中,有约462套可搭载射程覆盖美国本土的导弹——这并不等于“全部核即用”,却意味着在核常并存、机动与诱饵并举的部署形态下,外界很难在危机中迅速分辨训练与实战、常规与核信号,从而显著抬升误判成本。作为中期指引,五角大楼年度《中国军力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现役核弹头将超过1000枚,并强调力量谱系正从低当量精确打击延伸到高当量远程打击,意在把“威慑升级阶梯”搭得更密。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这套核与导弹工程不是抽象的“现代化口号”,而是贴身服务于台海时间表的现实建设:以常规“速决”争取政治既成事实,若不顺,则依靠更易启用的核门槛和更具生存性的指挥链条来“敲打停火、迫谈止战”。这也解释了为何要把井基与公路机动并行推进、把海基核潜艇常态化、把空基平台向远程精打击延展;它同样解释了为何需要深地化和冗余指挥——这与路德社关于新疆/马兰方向地下化设施的情报口径相吻合:在最坏场景下仍能“活着且能打”,才能让核讹诈有可凭依的硬件支点。官方证词所列的2027时间锚、智库对350座新井与600枚弹头的盘点,再叠加五角大楼对2030年>1000的展望,构成了对“举国之力发展导弹与核武器”的现实验证链条。armed-services.senate.govSIPRI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这完全验证了路德社所述——“中共举国之力扩张核武”,以及“5/14”录音中“战略决胜美国”的战略意图。中共正通过加速核力量与导弹部署,积极备战,目标指向最终挑战和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美国金融犯罪执法局:中共“镜像换汇网络”与墨贩毒集团联动,2020–2024 涉额 3120 亿美元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28日】 美国财政部在最新通报与趋势报告中,第一次把“与中国相关的洗钱网络”(Chinese Money Laundering Networks, CMLNs)与墨西哥贩毒集团的资金循环完整拼接起来:2020—2024 年,金融机构依据《银行保密法》(BSA)递交的 137,153 份报告,被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局(FinCEN)筛入“疑似 CMLN 活动”的数据集,涉约 3,120 亿美元可疑资金流。 这不是简单的“地下汇兑”故事,而是一套成熟的三地联动模型:美国境内收美元、墨西哥境内几乎“瞬时”镜像兑付比索、中国境内以人民币完成对价,资金和价值在账外系统同步对敲,跨境不必真正转账。FinCEN 把这一体系界定为职业化洗钱服务商生态,强调其速度、韧性与风险承受力显著高于传统“黑市比索兑换”(BMPE)。FinCEN.gov “驱动力”是很明显的:一头是墨西哥自 2010 年起、2014 年修订的美元现金存款限额,切断了把大额美元直接塞回墨西哥银行体系的路径;另一头是中国的资本管制与居民对美元的刚性需求。两端一拍即合,催生了围绕美元现钞的“互利分工”:贩毒集团把在美国卖毒得来的美元“卖给”CMLN,后者再把美元高价转手给需要用美元的中国买家,买家的人民币在中国境内对价划转,美元则在美国境内被“洗干净”后交付。其间还会夹带可转换虚拟资产(CVC)、贸易型洗钱(TBML)与层层过账。FinCEN 在通报里甚至给出了数值化的侧影:涉及 TBML 的 BSA…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