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方评估 中共国去年在西太平洋的军费开支增加近四成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29日】
路透社获得并查核的台湾军方内部研究显示,中共在 2024 年用于台海、东海、南中国海与西太平洋一线的各类军事演训总成本约1520 亿元人民币(约合 210~212.5 亿美元),较 2023 年增加近四成。这份研究由台湾军方依据对解放军海空兵力的全年监侦数据推算,包括空海活动时数、架(艘)次与相应的燃油、耗材、维护、修理与人员薪酬等科目,四名了解情况的台湾官员向路透社证实研究内容与口径。
研究给出少见的细目:2024 年解放军军机(含 歼-10、轰-6 与 各型无人机)在相关海空域累计出动“近 1.2 万架次”、飞行“约 3.7 万小时”;海军舰艇(含航母与驱逐舰)全年“出航逾 8.6 万次”、在海总时数“超过 200 万小时”。就海军活动的地域分布而言,约 34% 发生在争议最为激烈的南中国海,约 28% 在与日、韩相邻的东海,近 14% 在敏感的台湾海峡。受访官员称,中共正试图把围绕“第一岛链”的力量投送与威慑“常态化”。
若以公开口径对照,中共国政府 2024 年编列的国防预算为 1.67 万亿元人民币。研究据此折算,上述演训成本约占当年官方军费总额的 9%,而 2023 年相应比重约为 7%。路透社并强调,多位外交官长期怀疑中共对军费规模存在低报,且中方并不披露分项用途,因此该研究提供了军费实际流向的一个侧面。
台湾国防部在致路透的书面回应中未直接评论花费估算,但指出中共“持续扩军与灰色地带挑衅,严重破坏印太和平稳定”。中共国防部与国台办未答复置评请求。路透社同时说明,其无法独立核实这份台湾研究的精确性;多名受访专家认为“以活动时数×单位成本”的方法论可行,能提供有价值的参照,但不可避免含有一定推算成分。
从动态趋势看,2024 年解放军空中活动量级较 2023 年约增三成,海上出动与在海时数同比亦均约上升两成;台湾方面的日常通报与统计为该研究提供了连续的原始序列。该研究亦被用于支持政策评估——帮助决策层判断中共在不同海域的军力资源配置节奏与扩军速度。
研究还记录到解放军更远海域的行动样态:除在近海强化“环台”与跨岛链演训外,中共国海军持续参加索马里外海反海盗巡逻;美国方面则报告在阿拉斯加及北太平洋周边观察到中共国海军活动“上行”的趋势,尽管迄今双方海上接触保持专业。上述外延态势与岛链方向的高强度训练相互呼应,反映中共在更广阔海域推动远海常态化存在。
在成本口径上,研究将飞行、航行每小时的燃油与各类耗材作为底盘,再叠加装备维护保养、计划性与非计划性修理、以及人员相关支出,以求得到更贴近“全寿命周期里程计数”的年度化演训费用。路透社据此测得的约1520亿元人民币,不仅对应中共国军费的约九分之一,也相当于台湾2024年国防预算的大约四分之一,借此刻画出两岸在“消耗强度”与“财政承压”上的对照关系。
中共长期坚持其军费“公开透明、对外不构成威胁”的表述,并将台湾视为其领土的一部分;而台北方面则强调中共的“灰区”行动——包括高频次“越中线”飞行、长航时无人机绕飞与海警、海军协同行动——正系统性侵蚀台海与周边空海域的稳定。路透社此次披露的内部估算,为这一年多来不断升温的态势提供了量化剖面,同时也凸显信息的不对称:在中共国军费缺乏分项公开的情况下,地区国家不得不依赖“活动量—成本”这一间接测度来评估压力。
在更广域的地缘图景中,“第一岛链”由日本南下经台湾、菲律宾至婆罗洲,构成束缚中共国近海的天然门槛。台湾方面近月亦多次指出,中方航母群跨越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方向出动,意在释放“战略常态化外延”的政治信号。路透社此前报道与公开资料均将“岛链方向的常态化投送”视为中共扩展行动半径的关键标志。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