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被美军打造的“导弹墙”包围 中共气得“自曝”真实困境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8月31日】

8月11日~25日,美陆军第 3 多域特遣队将与日本举行 “坚决之龙 25(Resolute Dragon 25)” 联合演训,此次演训将首次部署 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美军太平洋陆军随后以书面说明对外确认:“堤丰”系统将随演习首次临时进入日本,演训后撤出;是否实施实弹尚未披露。

“堤丰”系统是陆军为填补普郎克导弹(PrSM)与远程高超声速武器(LRHW)之间射程空档而打造的陆基发射平台,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与“标准-6”;按美国会研究处与美军口径,一套通常由“连排/炮排作战中心 + 四部发射车”构成,并配套牵引、拖挂与电源车辆。射程层级上,“战斧”约 1600 公里,“标准-6”约 467 公里。

“坚决之龙-25” 横跨北海道、东京都、硫黄岛、九州多县与奄美群岛等,此次把美国海军陆战队岩国航空基地(山口县)纳入场地清单。岩国距北京约 1500 公里,意味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关键城市都在打击范围之内,再结合美军在日本的空中力量,将形成立体式打击效果。

中共对美军此举尤为跳脚,抛开一贯套路与自吹自擂外,自己把关键要害给讲述出来了。现在韩国有“萨德”反导系统,菲律宾也有“堤丰”系统。中共真的很担心,其文宣说到:日本政界大肆宣扬所谓“国家安全威胁”,以此为由加快引进美军先进武器。 不仅是“堤丰”系统,未来还可能引进“海马斯”多管火箭、“萨德”反导系统,甚至部署核潜艇母港。其次,由于菲律宾的“堤丰”系统已经是长期部署状态,且菲律宾放出风声要购买,现在中共很担心日本也会长期部署。虽然此次美陆军说的是临时部署,但不妨碍换个名头再次部署,所以中共极为害怕。

中共继续把美军的意图挑明:美国一手打造的“导弹墙”战略正在逐步成型:北起日本、韩国,南至菲律宾,形成一道包围中国的弧形火力网。 这套网络集防御与进攻于一身,既能用“萨德”监视和拦截导弹,又能用“堤丰”发动远程打击。

中共说得没错,就是一套包围中共国的火力网,直到你中共被彻底消灭。部署在菲律宾吕宋岛的“堤丰”系统,其火力范围可覆盖中共国东南沿海、南海岛礁甚至内陆重要城市。美军 C-17 运输机仅用 15 小时就能将整套系统从本土运抵菲律宾。而部署在韩国“萨德”反导系统,实质是美军末段高空反导的一部分,拦截高度约 40–150 公里之间(属于末端高空层),覆盖大气层内外边界,对来袭弹道导弹的有效射程约 200 公里左右,其最核心的部分是 AN/TPY-2 X 波段雷达,配套的 X 波段雷达覆盖上千公里,对朝鲜是针对性防护,但对中俄而言主要威胁在于战略监视功能。此外,韩国军方还在开发中段防空手段!

至于中共文宣吹嘘的:“堤丰”系统依赖的战斧导弹是亚音速巡航导弹,飞行速度较慢,到南海目标需要40分钟以上,给了中国充足的预警和拦截时间。 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具备高精度、高速度和远射程特点,完全有能力对“堤丰”系统实施精准打击。 特别是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采用独特的滑翔弹道,使现有反导系统难以拦截,成为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利器”。 中国还拥有红旗-9、红旗-19等防空导弹系统,可对来袭导弹实施拦截。

但路德社多次分析过:巡航导弹难点不在“快”,而在“晚被发现”:贴地/掠海飞行+小雷达截面+绕地形,让地面/舰上雷达可见距离被压到几十公里,留给识别—决策—拦截的窗口往往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若再配合多轴突防与诱饵,单点雷达、单层火力基本挡不住。要提高拦截率,必须用体系:预警机等“抬高眼睛”先预警,多传感器融合定位,远—中—近分层防空接力,前出战机拦截,外加弹药与指挥通道的抗饱和管理。结论:难,但靠体系化防空能拦下一大截;靠单点防空几乎不行。

中共的防空水平如何,已经在以色列对伊朗的“12日战争”中充分体现过了,所以中共吹嘘的军事能力,其真实水平如何,绝对不堪一击。因为别忘了美军还有太空部队,战时的首要目标就是中共的军事雷达卫星与地面雷达。

中共文宣最后依旧是一贯的套路:美国在盟友领土上部署导弹系统,真正目的是让亚洲国家对抗亚洲国家。 一旦局势失控,牺牲的是东京、首尔和马尼拉,而不是华盛顿。 美国坐在太平洋彼岸“遥控”,让日本牵制中国,让韩国盯住朝鲜,让菲律宾搅动南海,自己则坐收渔利。

韩国、日本、菲律宾的军方,都是美国坚实可靠的盟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中共最后这部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能是对内维稳,其结果注定是惨痛的。

Related Articles

美陆军将首次部署“堤丰”系统至日本——中共家门口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31日】 日本陆上自卫队8月5日发布演训通告,并在8月28日更新称,将 9月11~25日 的 “坚决之龙-25(Resolute Dragon 25)” 演习期间把美国海军陆战队岩国航空基地(山口县)纳入场地清单;参演美军单位点名包含美陆军第 3 多域特遣队(3rd MDTF)。这意味着美军可在该基地展开中程能力(MRC)相关科目。官方文件未直接写出 “Typhon/堤丰” 系统名称,但与 3rd MDTF 的对应关系明确。(岩谷航空基地距离北京约 1500 公里左右)mod.go.jp 美军太平洋陆军随后以书面说明对外确认:“堤丰”系统将随演习首次临时进入日本,演训后撤出;是否实施实弹尚未披露。多家媒体据此报道演习阶段性安排。 “堤丰”系统是美陆军推进的中程能力项目,可在同一平台发射“战斧”巡航导弹与 SM-6 ,覆盖对陆、对海与对空拦截/反舰等多种用途。按国会研究处(CRS)资料,一个 MRC…

谷歌落地小型先进核电站赫尔墨斯二号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31日】 谷歌宣布与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凯洛斯动力(Kairos Power)达成长期购电协议,在田纳西州奥克里奇建设一座额定 50 兆瓦的小型先进核反应堆电站 赫尔墨斯二号(Hermes 2),计划 2030 年投运,并通过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电网为谷歌在田纳西与阿拉巴马的两个数据中心供电。此前谷歌已与凯洛斯动力达成框架合作,目标是在美国电力系统中逐步“解锁”最多 500 兆瓦的先进核能产能,这次是首个落地项目。 这笔三方合作的核心是把企业用电需求、公用事业的调度能力与新技术开发结合起来: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从 Hermes 2 电站购电,谷歌通过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采购“清洁能源属性”,尽量用本地、按小时匹配的零碳电力覆盖数据中心负荷。业界关注的另一重意义在于:这被视为美国公用事业公司首份面向第四代(Gen-IV)核反应堆的购电协议,给先进核能的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项目选址奥克里奇有其历史与现实基础。这里是美国核技术的重要策源地,相关方计划通过与田纳西大学等院校合作,培养电站运行与工程方面的人才,带动当地高薪岗位与产业链复合能力。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首席执行官唐·莫尔(Don Moul)表示,核能是未来能源安全的基石;谷歌分担首台项目的成本与风险,不仅有利于自身,也避免把技术开发的负担转嫁给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用户群。 更大的背景是生成式 AI 推动的数据中心用电持续攀升。相较风光等间歇性电源,先进核能提供的“稳出力+零碳”被视为数据基础设施的新型底座。Hermes 2 先行 50…

美防务新闻重提“2010年三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时上浮” 对中共发出警告:目前这三艘仍在服役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9月1日】 2025年8月31日,美国《国家安全杂志》重新提起 2010年6月,美国海军三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同时上浮”:首先是“俄亥俄”号,在菲律宾苏比克湾外海上浮;随后是“密歇根”号,出现在韩国釜山近海;最后是“佛罗里达”号,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附近露出艇面。当时,美国海军公关口径称三艇同步上浮只是“巧合”。而当时,中方的宣传系统也“配合”了这一说法,未按常态指责美国“恃强凌弱”或“耀武扬威”。 美国《国家安全杂志》为何在此时重提此事?文章很明确的说到,“各位读者请注意:撇开对外‘体面’的措辞不谈,这分明是一次武力示警,向中国发出明确信号——美国将严肃遏止其对台湾的进攻或封锁,并维护航行自由与开放的海上交通线。”并强调:“目前这三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仍在服役状态。” 作者 Christian D. Orr 为高级国防编辑,曾任空军宪兵军官、联邦执法官与私人军事承包商(曾在伊拉克、阿联酋、科索沃、日本、德国以及五角大楼任职)。拥有南加州大学(USC)国际关系学士与美国军事大学(AMU)情报学硕士(反恐方向)。

中国籍男子强闯冲绳嘉手纳基地 被美宪兵当场控制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8月31日】 8月30日上午约11时30分,一名37岁中国籍男子(自称自营业者、无固定住址)从嘉手纳基地第2号门步行进入,被驻守的美空军宪兵当场控制并通报警方;冲绳署随后以涉嫌违反《刑事特别法》(与《日美地位协定》相关)的“无正当理由进入美军设施”将其逮捕。警方尚未说明其动机,男子被捕时随身携带护照。 嘉手纳基地(Kadena Air Base) 位置与地位:位于冲绳本岛中部,跨嘉手纳町、北谷町与冲绳市,因其战略位置常被称为“太平洋的基石”。这是美军在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繁忙的空军基地之一。 主办单位:美国空军第18联队(隶属太平洋空军第五航空队)为驻地与主办部队,承担制空、空中加油、空中预警指挥与战斗搜救等任务功能。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