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部(US DoD):从毕业设计到战备应用 深度感知系统增强处理爆炸物机器人能力

From Capstone to Combat Readiness: Depth-Perception System Enhances EOD Robotics
2025年9月2日|作者:Alexandra Broughton(美国空军总部,土木工程师总监办公室)
最初只是课程作业的点子,如今正发展为可望在整个国防部爆炸物(EOD)处理行动中推广的创新。

在阿肯色大学格兰瑟姆分校攻读电子工程技术学位期间,前空军军士长丹尼尔·特隆博内(Daniel Trombone)被要求在短短两个月内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尽管时间与资源有限,他还是把这项作业做成了可运行的原型,也由此开启了处理爆炸物机器人深度感知系统。
“我当时在做毕业设计,就决定在我们单位做个调研。”特隆博内回忆说,“我问:‘在我这点时间内,有哪些能力缺口也许能被补上?’结果收到了很多好点子。”
来自团队的反馈凸显了一个老难题:操控处理爆炸物机器人时,面对平面的二维视频画面很难判断景深。由于缺乏立体视觉,技术员只能依赖有限的视觉线索,常常发展出临时做法,比如观察阴影,或在夹爪上系扎带来估算距离。
为此,特隆博内着手设计一种能在摄像机画面中放置固定视觉参照的方案,让操作者无须增加额外传感器或复杂处理,就能更清楚地把握目标远近。

这一深度感知系统的第一代原型用兴趣爱好级部件与个人资金打造。
“我晚上就在车库的工作台上干,想办法把这东西拼出来。”特隆博内说,“最后,它真的跑起来了。”
系统可运行后,他用 C 形夹和胶带等临时材料把它装到机器人上,并仔细对齐摄像机视场。尽管外观并不完美,这套系统确实帮助操作者更好判断距离、更精准地处理任务。随着研发推进,特隆博内与空军技术中士马特·鲁本(Matt Ruben)搭档,进一步完善设计。
“他一直是这个项目的搭档。”特隆博内说,“他非常擅长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3D打印(3D printing)与动手制作,帮助做出了初代原型的外壳和全部支架。”
提交项目并获得高分后,特隆博内和鲁本看到了这项成果在学术之外的潜力。不过,尽管原型有效,但还不具备可规模化的产品形态。
“我们知道这事儿很有意思,”特隆博内说,“但我们还没有一件‘精确的产品’……我们仍然需要一支工程团队的帮助。”
为寻找出路,他们了解到AFWERX精炼加速器(AFWERX Refinery)并提出申请。这一平台为空军人员(airmen)与太空军“守护者”(Guardians)的创新者提供企业化推进所需的知识、与相关方的对接,以及国防部体系内的各类资源。

通过该项目,特隆博内与鲁本获得了关键支持,包括开发时间、差旅与调研经费,以及接触重要专家的渠道。其中最有价值的合作方之一是莱特兄弟研究院(Wright Brothers Institute):它通过统筹产业对接、识别能力缺口并物色制造合作伙伴,引导他们迈入下一阶段。最终,一家国防体系信任的工程与分析公司被确定为制造准备的牵头方,与特隆博内和鲁本一起推进这款先进机器人传感器的部署。
空军生命周期管理中心(Air Force Lifecycle Management Center)也注意到这一概念的价值,并于2023年6月提交了专利申请(patent application),为其寻求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获批当然是加分,但我们的目标始终是对任务的影响。”特隆博内说。

这套系统按低成本、易实施而设计,有望在空军及其联合作战伙伴的EOD单位推广。团队的目标是把单价控制在各单位现有预算可直接采购的水平。
“如果这能减少技术员必须亲自接近简易爆炸装置(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IED)的次数,并让机器人操作更快、更安全,那我们就实现了使命目标。”特隆博内说。
回顾项目演进,他强调协作与制度性支持的重要性。
“没有一群强有力的相关方,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特隆博内说,“几十个人为此作出了贡献,有的人贯穿始终,有的人在关键节点出手——这绝对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把这样的东西推上跑道,需要整个团队。”
对于其他投身创新的空军人员,他强调耐心、适应力与学习意愿的价值。把一个好主意变成可用的作战方案,往往意味着既要管技术发展,也要管背后的流程。理解如何把握项目时间线、如何与相关方打交道,以及如何面对概念规模化的现实,与创意本身同样重要。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