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和平,摆军演:从“弱肉强食”看习近平的外强中干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9月3日】
9月3日北京的纪念场合,习近平连放大词:“决不能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守护世界和平安宁”,“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还加上一句“对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看上去面面俱到,实际是两条线同时运行:对内稳情绪,对外抢话语。
关键在“弱肉强食”这四个字。第一,它暴露了心虚。把“丛林法则”反复挂在嘴边,等于承认当前实力与外部压力的落差,担心外界用“实力—规则”的标准来衡量中共的行为与成本,于是先把标签抢来当对立面,给自己套上“讲理”的外衣——“千秋胜负在于理”。第二,它配合威慑。台上讲和平,台下配套阅兵与军演,用新平台的“到位感”和媒体铺陈的“气势感”,对美国和西方释放“别把我逼到墙角”的信号,意图是用展示强硬来吓退对方的关税、管制、同盟链接与军事存在。这就是典型的双轨叙事:口头把“理”占住,动作把“力”摆足。
把近年的轨迹叠在一起更清楚。南海推进行动、台海“演训”常态化、经贸当作筹码的选择性开放—选择性收紧,一直都在;与此同时,口径里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次再度强调“决不能重回弱肉强食”,不是偶然,是对外压力抬头时的固定配方:先把“和平”和“共同价值”贴在自己身上,给潜在的合作方一个再观察的理由;等到对方松动,节奏再切回硬。
受众分层也很明确。“我们不会忘记国际友人”,是对企业与部分国家抛软信号,想降低风险溢价、稳住订单与投资;“正义、光明、进步必将战胜邪恶、黑暗、反动”,是对国内维持动员温度;“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是给双标留接口:需要谈判时讲“理”,需要硬时讲“力”。这番话真正要达成三件事:为下一阶段谈判预置道德挡箭牌;为军演与威慑提供“我不想用,但我有”的叙事外壳;为内部焦虑提供“历史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心理锚。
问题在于,外界越来越看行为而不是台词。你说“和平发展”,那台海、南海的强度会不会实打实降级?你说“共同价值”,那经贸、签证、审查是不是停止选择性遵约?你说“不忘国际友人”,那在具体争端上是否停止灰色施压?如果行动与话术反向,外界就会用自己的工具降风险:更硬的关税与管制,更紧的供应链去风险,更密的安全演训与同盟安排。那时,“弱肉强食”的高频喊话只会被解读为两件事的叠加:心虚与威慑。
真正的和平不靠谁喊得更响,而靠可预测的自我约束与守规矩的成本。反对“丛林法则”,第一步不是高举口号,而是停止把经贸当筹码、停止灰色胁迫邻国、停止用安全化覆盖内部问题。否则,世界会继续用关税、管制、同盟与演训来对冲不确定性。这不是谁“酸不酸”的问题,而是各国对自身安全与尊严的底线反应。听他说什么可以,但只值一遍;真正关键的是,看他做什么。
原始留言者: fliu1675@gmail.com (由系统自动同步)
弱肉强食是真理,况且你弱还逞强,专干哪些泯灭人性的事,祸害国人及世界,你不被灭才是违背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