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岁”热麦之后:普京在北京把刀递给了西方 亲自确认对话真实性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9月4日】
9月3日中共阅兵现场,中共央视直播“拾音”出了一段少见的对话:普京一侧的口译提到“生物技术在发展,人的器官可以不断移植,越活越年轻,甚至可以长生不老”,习近平回应“本世纪人类可能活到150岁”。当晚普京在北京记者会上也确认确实谈到相关话题。
普京原话:
塔斯社记者追问,“您真的认为人们能够活150岁或更长吗?”
普京回答说:“是的,是的,我们去参加阅兵式的时候,国家主席(习近平)谈到了这一点。过去贝卢斯科尼先生(已故意大利前总理)也曾积极探讨过这个话题”。
普京补充道:“是的,现代的治疗手段、医疗手段,甚至与器官移植相关的外科手术,都让人类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以不同于现在的方式继续积极生活。不同国家的平均年龄有所不同,但预期寿命仍将显著提高”。
普京援引联合国的数据称,到2050年,全球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超过5至6岁的儿童数量。普京续指,“这将产生社会、政治和经济后果。当我们谈论预期寿命时,我们也应该考虑这一点”。
同一天,川普在社交平台点名:“请代我向普京、金正恩问好,就在你们密谋反美之时。”克里姆林宫对“密谋”说法予以否认,但普京随后在北京亲自承认了“长寿/器官移植”的谈话,这等于把川普的定性间接带进了中共国内看得到的舆论场。
放在“美俄在底层目标一致——灭共;普京争取最大对价”的坐标系里,这一串动作是自洽的:对“密谋反美”保持否认,避免形成与北京的法律把柄;对“延寿/器官移植”则选择公开,让一个极具符号性的“独裁者延命”议题进入西方话语系统,方便美国与欧洲在伦理、法治与产业链上展开组合拳。这种“否认同盟—递交证据”的两面打法,既不给北京背书,又给华盛顿和欧洲提供了可操作的话题抓手。
为何这一刀“锋利”?在西方,这类话题天然与器官伦理、强迫供体争议绑定,触发的是制度层面的强烈排斥与政策行动冲动;美国政界很快把热麦内容与既有的人权议题串联,医学界也公开泼冷水,强调“移植延命”不等于“长生”。当“独裁者—延寿—器官置换”被打包成舆论主轴,它就会向立法、制裁、科研合作与供应链准入外溢,形成现实压力。
结论很简单:中共本想用“胜利日大阅兵”稳叙事,结果被一段热麦把话题重心抽走;普京在北京的“确认”,既没替北京背锅,又把最刺眼的点交到了西方手里。这就是递刀子。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