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心虚,被《解放军报》自己写出来了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9月8日】

9月8日,中共《解放军报》发表题为《美国防部更名“战争部”引争议》的文章。文章借题“美国把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开腔,连用“将军事扩张的叙事重新包装、为单边主义披上‘合法外衣’”“把‘战争常态化’植入公众认知”“与多边主义主流趋势背道而驰”等句式,把火力对准美国。问题在于,这些指控不是证据,而是恐惧本人的投射。行政令已签,后续走国会立法程序,这个称谓变化的真正含义,是美国把持续多年的“灰色地带冲突”正名为战争范畴的一部分,从此不必等到对方打到门口才“防”,而是可以依据明示的规则与授权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把你赖以生存的超限战空间一块块封死。所谓“合法外衣”,说白了就是:把法律、财政、执法、技术、军力和盟友协同装进同一套可执行的外衣,让海上民兵、网络渗透、对外渗钱洗钱、毒祸供应链这类“不是军队、胜似军队”的手段,统统被纳入可回击、可追责的作战与反制清单。

解放军报最紧张的是叙事被改写。一旦从“防”回到“战”,关键词就不再是辩解,而是归类与指认:谁在海峡和远海用“民兵化”船队强行改变现状,谁在第三国搭建壳公司通道、把黑钱与前端化学品塞进西半球,谁在官民融合体系里搞数据窃取和供应链投毒,谁就处在被合规打击与军事护法交叉覆盖的范围内。过去中共最强的,是把所有动作包成“例行演训、维权巡航、互利合作、互通有无”;现在“战争部”的话语把灰色地带照亮:不是你怎么自称,而是它客观造成的危害怎么被定义、怎么被处置。北京立刻把“军费扩张”“霸权成本”端上来,不过是在给系统内打镇定剂:别怕,这是美国“作秀”。可真正的风向是,规则与授权的边界在收紧,模糊带来的套利窗口在关闭。

解放军报还把这事硬拗成“强化政治人设”。这恰恰暴露了它对美国政治的恐惧与无知:更名的政治后果要经听证、要写进预算、要接受媒体与反战舆论检视;与此对照,中共对内是“总体安全观”常年动员,对外是“例行巡航”层层加码,预算口径和决策链条却在黑箱里。谁在让“战争叙事常态化”,谁在用称谓遮蔽权力,一翻就明。真正让中南海发怵的,不是美国“想打谁”,而是美国“终于把你正在打的那场灰色战清清楚楚地写进作战对象”。称谓的变化意味着交战规则的变化:当先发制人的权能与跨部门联动被制度化,海上阻拦会有更直截的护航与反制,金融与司法会把跨境毒财链与情报链同步做掉,网络与太空域的态势感知会覆盖你“看不见”的暗面,盟友体系会用标准化的情报共享与执法互助把你在第三国的门子一处处掀开。你最擅长的超限战,本质是“打在边界线上躲在称谓里”,而“战争部”的逻辑就是把边界推进到你用来藏身的每一条缝里。

因此,这篇社评看似在指责美国“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其实是在求多边体谅:“请继续给我灰度。”但真实的多边正在反向收束——印太的互操作、欧美的制裁与出口审查、拉美的反毒与缉私、关键技术与供应链的可信重组,都是让国家立场变得可验证、可操作的机制。一旦这些机制与“战争部”的叙事合拢,习近平最担心的不是“名字难听”,而是“动作难做”:你要么收缩,要么被点名。所谓心虚,就是你明白这不是口水仗的升级,而是对你那套“披着民、绕着法、借着第三地”的作战方式给出了一把可合法调用的锤子。接下来真正值得盯的,不是北京怎么骂,而是华盛顿怎样落地:听证里对灰色侵害的明确定义、对海上民兵与网络代理人的法律归类、对跨境毒财链与前端化学品的打击指引、对盟友联动与护航反制的公开口径。一旦这些细则齐活,社评里的那些帽子就只剩下一个用途——遮住害怕的表情。

Related Articles

普京访华后:“西伯利亚力量-2”提速,俄企谋发人民币债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9月8日】 据《金融时报》报道,多名知情人士称,中共国高级金融监管官员在8月下旬广州会见俄罗斯能源公司高管时表示,将支持俄企在中共国发行人民币“熊猫债”。若成行,这将是自俄于2022年入侵乌克兰以来俄企首次在中共国境内融资,也是自2017年俄铝在中共国发行人民币债后俄企重返中共国公开债市的首例。报道并点名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及其关联方可能成为首批发行者,同时提示中资银行仍顾虑二级制裁风险。 配套信号上,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于上周五获中共国境内评级体系中证鹏元给予的AAA展望稳定的评级,被视为进入境内债市的必要前置条件之一;路透称该举动发生在中俄就“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签署具法律约束力备忘录之后。此前,俄铝在2017年已完成两期在华熊猫债合计人民币15亿元的发行。 在普京9月初访华、与习近平会谈之际,双方宣布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并强调两国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在西方制裁封堵俄方海外融资渠道、且中资机构此前因担心二级制裁而回避公开融资的背景下,上述政策窗口被视为俄能企以人民币融资的潜在突破,但能否落地仍取决于中资承销与配置机构的合规评估。

喊和平,摆军演:从“弱肉强食”看习近平的外强中干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9月3日】 9月3日北京的纪念场合,习近平连放大词:“决不能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守护世界和平安宁”,“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还加上一句“对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看上去面面俱到,实际是两条线同时运行:对内稳情绪,对外抢话语。 关键在“弱肉强食”这四个字。第一,它暴露了心虚。把“丛林法则”反复挂在嘴边,等于承认当前实力与外部压力的落差,担心外界用“实力—规则”的标准来衡量中共的行为与成本,于是先把标签抢来当对立面,给自己套上“讲理”的外衣——“千秋胜负在于理”。第二,它配合威慑。台上讲和平,台下配套阅兵与军演,用新平台的“到位感”和媒体铺陈的“气势感”,对美国和西方释放“别把我逼到墙角”的信号,意图是用展示强硬来吓退对方的关税、管制、同盟链接与军事存在。这就是典型的双轨叙事:口头把“理”占住,动作把“力”摆足。 把近年的轨迹叠在一起更清楚。南海推进行动、台海“演训”常态化、经贸当作筹码的选择性开放—选择性收紧,一直都在;与此同时,口径里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次再度强调“决不能重回弱肉强食”,不是偶然,是对外压力抬头时的固定配方:先把“和平”和“共同价值”贴在自己身上,给潜在的合作方一个再观察的理由;等到对方松动,节奏再切回硬。 受众分层也很明确。“我们不会忘记国际友人”,是对企业与部分国家抛软信号,想降低风险溢价、稳住订单与投资;“正义、光明、进步必将战胜邪恶、黑暗、反动”,是对国内维持动员温度;“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是给双标留接口:需要谈判时讲“理”,需要硬时讲“力”。这番话真正要达成三件事:为下一阶段谈判预置道德挡箭牌;为军演与威慑提供“我不想用,但我有”的叙事外壳;为内部焦虑提供“历史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心理锚。 问题在于,外界越来越看行为而不是台词。你说“和平发展”,那台海、南海的强度会不会实打实降级?你说“共同价值”,那经贸、签证、审查是不是停止选择性遵约?你说“不忘国际友人”,那在具体争端上是否停止灰色施压?如果行动与话术反向,外界就会用自己的工具降风险:更硬的关税与管制,更紧的供应链去风险,更密的安全演训与同盟安排。那时,“弱肉强食”的高频喊话只会被解读为两件事的叠加:心虚与威慑。 真正的和平不靠谁喊得更响,而靠可预测的自我约束与守规矩的成本。反对“丛林法则”,第一步不是高举口号,而是停止把经贸当筹码、停止灰色胁迫邻国、停止用安全化覆盖内部问题。否则,世界会继续用关税、管制、同盟与演训来对冲不确定性。这不是谁“酸不酸”的问题,而是各国对自身安全与尊严的底线反应。听他说什么可以,但只值一遍;真正关键的是,看他做什么。

(视频)美军 F-35A 投掷 B61-12 视频 ——9/21/2021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9月8日】 2021年9月21日,驻内利斯空军基地的第422测试与评估中队成功实施了 F-35A“全武器系统演示”(FWSD),在托诺帕试验场投放了两枚 B61-12 联合测试件(Joint Test Assets, JTA)。此次行动被视为设计认证的“毕业”飞行测试科目——这是实现 F-35A 核能力认证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因此,F-35A DCA(双重能力飞机)项目仍按计划满足北约 2024 年 1 月的需求时点。F-35 联合项目办公室是美国国防部面向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及盟友的第五代打击战机项目的枢纽机构。F-35 是顶级的多任务、第五代武器系统,具备收集、分析与共享数据的能力,是提升战场空间内各类作战资产效能的战力倍增器;其优势包括隐身技术、先进传感器、武器携带能力与航程。自 2015 年 7 月进入作战序列以来,F-35 一直是迄今杀伤力最强、生存性最佳、互操作性最高的战斗机。 NEVADA,…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1. 原始留言者: Wen_Gu (由系统自动同步)
    • 俄乌战争的源头不是普京,而是习近平。 • 中共通过“输血俄罗斯”来拖垮欧洲、消耗美国。 • 因此,欧盟若想真正迎来和平,必须直击中共这个邪恶源头。对中共的二级制裁不是“选项”,而是“必然”。 ⸻ 这意味着,俄军空袭越猛烈,反而越会加速欧盟走向对中共的制裁,因为欧洲已经清楚:只要中共还在背后撑腰,乌克兰就不可能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