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彻底心慌,心知“战争部”就是冲它来的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9月7日】

中共刊登这篇《社评:比美国防部改名更值得关注的是什么?》。这篇社评不是在分析美国,更不是在纠结五角大楼招牌换不换。它只对国内说话:把现实里的失速与焦虑塞进一只“美国更危险”的喇叭里,先把对方塑造成“随时要动手的扩张者”,再把自己的高压与收紧挂上“不得不”的道德牌坊。这不是评论,这是维稳动员令。

真正扎到中南海神经的是“战争部”背后的权限含义:进入战时授权框架后,许多原本层层审批的流程会直达,法律与预算闸门打开,行动链路更短、更硬,目标更清晰——以军事与执法复合手段解决中共问题。也因此,社评一面嘲讽“改名无用”,一面连连上纲“门罗主义复活”“美洲扩张”,急着把对手先定性为“霸权复辟”,为日后的一切“非常措施”预置道德防线。

它对拉美的着墨并非偶然。华盛顿若从“全球摊派”切到“近域聚焦”,顺着“毒祸—洗钱—黑金—代理人”这条链把证据一段段拎出来,谁在暗处押了注就藏不住。于是文宣抢先把美国描成“帝国恶龙”,等同给自己留后手:若要替“朋友”兜底,立刻包装成“反扩张、反霸权”。这不是分析,是止损。

民族主义在文章里被当成万能胶:把对面描得越凶,队形越好喊“更要团结”;把别人历史上的扩张当镜子照一照,今天的强硬就“顺理成章”。目标很简单——把注意力从失业、地方债、资金外流上挪开,用“外部高压态势”覆盖“内部结构性问题”。与此同时,体制内也需要“叙事供给”:干部有话可背,媒体有稿可转,群众有情绪可依附,维稳链条就接上了。

它还在为谈判抬价、为外部伙伴打气、为后续宣传试水。先把标签贴上,回头在多边场合占道义便宜;给若干“朋友”递眼神:我们会出面“讲道理”;观察哪套话术带得动情绪,再加码放大。所有动作围着一个中心转——把外部塑成风暴,把内部收成静默。

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制造威胁感,掩盖内忧;为强力维稳找话术;给拉美局势预埋“反门罗”的标签;用民族主义稳队形;替外交谈判加价;安抚系统内情绪;测试话术;抚慰外部“朋友”;顺便给自己打点镇定剂。你真要问“为什么发布”,答案就八个字:稳盘要紧,先把声做足。名字是幌子,叙事是武器;改名不重要,把人心盯住才重要。

Related Articles

川普政府新规:把“反美活动”列为移民审查的压倒性负面因素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8月20日】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8月19日更新《政策手册》,在需行使酌情裁量的“移民福利”案件中,将涉“反美”意识形态或活动视为“压倒性负面因素”,并把对“反美活动”的核查纳入扩大后的社交媒体审查流程;指引即刻生效,适用于新提交与待审中的案件。USCIS并明确,相关酌情权涉及调整身份、延期/变更非移民身份、F/M学生复学恢复、部分工卡以及EB-5等环节。USCIS发言人马修·特拉格瑟称:“移民福利——包括在美国居住和工作——是一种特权,而非权利。”与此同时,外界担忧该用语边界不清,或对言论自由产生影响。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普京与川普“第二轮会谈在不久将来可能举行”,如有需要“可很快组织”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9月5日】 俄罗斯远东时间9月5日,在海参崴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期间,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称,普京与特朗普下一步沟通“如有需要可以非常快地组织起来”。他对记者表示:“(会谈/通话)在必要时可以非常快地组织起来” 佩斯科夫在接受《争论与事实》相关提问时进一步强调,“会面可以非常快地组织,就像阿拉斯加那次一样。工作层面的接触在持续进行。” 与此同时,佩斯科夫也向塔斯社表示,就两国元首新的通话,“目前还没有可以宣布的进展”

白宫敦促欧洲对中印施加二级关税 完全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9月1日】 据《Axios》报道,白宫高级官员认为,一些欧洲领导人在公开场合支持川普总统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努力,但私下里正试图破坏自阿拉斯加峰会以来在幕后取得的进展。 白宫已要求财政部汇总一份欧洲有可能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清单。 白宫官员对欧洲领导人日益失去耐心,称他们在敦促乌克兰坚持要求俄罗斯作出不切实际的领土让步。 美国敦促欧洲采纳的对俄制裁包括:完全停止购买俄罗斯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对印度和中国征收二级关税。 与此同时,一位白宫高官对欧洲发出强硬表态,称“欧洲人不能一边拖长这场战争、暗中塞进不合理的期待,一边还指望美国来埋单。达成协议是一门‘可能性的艺术’,而且探戈需要两个人一起跳”。 川普在内阁会议中对僵局表示不耐,直言“大家都在摆姿态,全是胡扯”。白宫新闻秘书则称,“也许这场战争的双方都还没准备好自己把它结束”。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