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太空军(USSF)首发 21星入轨!织就星间光网,打造太空战场中枢


Space Development Agency Completes Successful Launch of First Tranche 1 Satellites
太空发展局成功发射第一批次首批卫星
2025年9月10日
为“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在轨交付21颗数据传输卫星
华盛顿特区——太空发展局(SDA)今日宣布,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PWSA)第一批次(T1)传输层航天器(SV)中的首批航天器。
美国太空发展局(SDA)成立于2019年,2022年9月隶属于美国太空军,,负责以“快节奏、低成本”的方式把商业化的小卫星与新技术快速转化为作战能力。
美国太空发展局的全部工作围绕“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PWSA)展开——在近地轨道(LEO)部署数百颗带光学互联的卫星,形成有弹性、可快速增殖的作战网络。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采用“螺旋式迭代”,基本上每两年一个新批次持续上新能力。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包含:传输层、跟踪层、战场管理/指挥控制与通信、目标保持、导航层、地面与发射。
Tranche-1(第一批次 T1)
T1 是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的初始作战能力批次。目标是在近地轨道形成“区域持续覆盖”,把战术数据回传、先进导弹跟踪/预警和超视距目标指示真正送到一线,2027 年起面向部队提供初始作战能力。
规模与构成:154 颗在轨作战航天器(SV)——126 传输层(Transport)+ 28 跟踪层(Tracking)——外加4 颗导弹防御演示星;星上配备星间光学通信终端(OCT)与 Ka 波段射频收发能力。
2025-09-10 自范登堡太空军基地以 Falcon 9 首批入轨 21 颗传输层卫星(York 研制);后续约 每月一发,连续 9 个月把整批 T1 送齐入网。入轨后在注入轨道完成测试并升轨至 ~1000 km 目标轨道;两处 SDA 太空作战中心(SOCs)设在大福克斯空军基地(北达科他)与红石兵工厂(阿拉巴马),并由全球地面接入点网络支撑。
星间光学通信
是卫星与卫星之间用激光而不是传统射频(RF)来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两端装有光学通信终端(OCT),通过极窄的激光束在太空中直连,实现卫星—卫星的数据中继与组网。
一枚SpaceX“猎鹰9号”火箭将21颗由约克航天系统公司(York Space Systems)研制的T1数据传输航天器送入轨道。这些航天器将提供低时延通信链路,以近地轨道(LEO)上的超视距战术数据链,支撑由多种能力构成的韧性网络,包括对先进导弹威胁的跟踪。
太空发展局代理局长 G.P. Sandhoo 表示:“自太空发展局成立仅六年多就开启T1交付,这是一个非凡成就,凸显了本局的推进速度。更重要的是,随着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开始支援军事行动,它将为联合作战力量提供此前被认为在LEO难以实现的作战能力,从而增强我们的战略优势。没有拥抱美国太空发展局‘螺旋式开发’模式、每两年通过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快速交付商用技术的行业伙伴,我们无法将这些能力交付给作战人员。我们也感谢本次发射的诸多任务伙伴,包括‘国家安全太空发射项目’(NSSL)计划和第30太空发射三角洲等。”
自2027年起,T1将通过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向作战人员提供初始作战能力,在区域内实现对Link 16等战术军事数据通道的持续覆盖,并提供先进导弹跟踪与导弹预警、超视距目标指示,同时演示UHF与S波段的战术卫星通信。该时间表对接太空发展局“作战人员理事会”汇集的美军各战区司令部需求。
Link 16 是北约及伙伴军队通用的战术数据链,采用 时分多址(TDMA) 时隙接入,在 L 波段(960–1215 MHz)以跳频/扩频和端到端加密实现抗干扰通信,属视距链路,典型覆盖约 300 海里、扩展可达约 500 海里并可经平台中继延伸;承载 J 系列消息用于态势共享与指挥控制,也可传文本、有限图像与两路受保护语音(2.4/16 kbps);通过 JTIDS/MIDS 等终端广泛装载于战斗机、预警机、舰艇、地面防空与前沿终端;传统受保护数据率约 115 kbps,新一代 MIDS JTRS 的“增强吞吐”可达 >1 Mbps;太空发展局 正把 Link 16 接入 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 的近地轨道传输层,实现星-机/星-地中继与广域分发,把原本局限于视距的战术链路扩展为“太空中继”的联合网络能力。
J 系列消息是 Link 16 战术数据链所用的一组固定格式、二进制编码的信息类型,用于在多军种平台间近实时交换战术态势与指挥控制数据。
JTIDS / MIDS:都是实现 Link 16 的终端家族。前者早期/大功率型,先装在预警机、主战舰艇等平台。后者是小型化/多型号系更适配战斗机、舰艇、地面防空与前沿终端;提供跳频扩频、加密、J 系列消息、受保护语音与相对导航等能力。
MIDS JTRS:基于 联合战术电台系统(JTRS)的软件化版本的 MIDS,属于可重构的多通道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 终端。
T1星座将由154个在轨运行航天器组成,其中包括126个传输层航天器与28个跟踪层航天器,外加4个导弹防御演示航天器;全部配备光学通信终端以及Ka波段射频收发能力。
按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划分,26.5–40 GHz 的微波频段统称 Ka。
上行(地→星)常见:27.5–31.0 GHz(含 29.5–30.0、30–31 GHz 等军民用段);
下行(星→地)常见:17.7–21.2 GHz(虽低于 26.5 GHz,但在卫星业务里约定俗成归入“Ka 下行”)。
两座最先进的太空发展局太空作战中心将分别在北达科他州大福克斯空军基地与阿拉巴马州红石兵工厂对T1星座实施运行,全球地面接入点网络提供支援。
运载火箭已将卫星部署到注入轨道,太空发展局将随即开展卫星平台与任务载荷的测试与检查,随后实施升轨,最终进入约1000公里的目标轨道。
美国太空军“太空准入保障”(AATS)发射执行三角洲高级物资主管、瑞安·希塞罗特上校(Col. Ryan Hiserote)表示:“今天我们为太空发展局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发射,将这一组航天器送入轨道,支撑他们的革命性新架构。国家安全太空发射项目(NSSL)团队一直在为更高频次的发射做准备,我们已为太空发展局余下的T1发射整装待发。展望未来,我们聚焦应对主要对手带来的威胁,同时把面向未来所需的发射作业响应能力在当下就夯实。”
“太空准入保障”(AATS, Assured Access to Space)是美国太空军太空系统司令部(SSC)旗下的一个项目执行办公室(PEO),专责太空机动与保障(Space Mobility & Logistics):为国家安全载荷采购与执行发射、保障东/西海岸航天靶场与空间港的可靠、快速、抗扰的发射与测控能力,并把在轨能力安全交付给作战与情报用户。
接下来约九个月内,T1将以大致每月一次的节奏持续发射,采用国家安全太空发射项目(NSSL)的发射服务商,直至整个星座在轨部署完成。
太空发展局的光学互联网状卫星网络,主要面向在“战场边缘一线”的战术数据投送,以及对先进导弹威胁的跟踪与目标指示,并为陆海空上的时间敏感或机动目标提供超视距目标指示。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是美国太空军多轨道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向各战区司令部交付遏制并击败“在太空、来自太空、指向太空”威胁所需的能力。
关于太空发展局:作为美国太空军的一部分,太空发展局被视为国防部在太空采办领域的“建设性破局者”。太空发展局通过研制、部署与运行“增殖型作战支援太空架构”,加速向联合作战人员交付支援地面任务所需的基于太空的能力。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