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收紧访问,中共却要靠“怕中国”自我安慰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9月11日】

NASA最近收紧了对中共国公民的管理,这件事在美国国内新闻里有报道,在中共的宣传渠道里也被大肆渲染。外界常说“NASA限制签证”,但真实情况并不是去吊销谁的签证,而是限制持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参与NASA的项目,重点在“访问控制”。

限制的范围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实体门禁,以往一些研究生、承包商、合作高校的科研人员可以自由进出NASA的园区和实验设施,如今全部被列入白名单制度,需要逐一复核。
第二是网络与资料系统,内部账号被锁定,代码库、材料库、邮件域以及视频会议系统都被收紧,统一重配权限。
第三是会议参与,凡是与项目相关的会议,无论线下还是线上,都要提前登记,临时邀请和随意加入一律禁止。
第四是适用范围,过去“承包商”或“学术合作”这种灰色地带还能绕开限制,现在一刀切地全部纳入。

这一系列动作从9月5日开始执行,9月10日NASA发言人正式对外确认。

接下来NASA要做的,并不是临时性的情绪反应,而是制度化、标准化。按照NASA以往的做法,它会向各个研究中心、承包商下发统一的书面通知,把外籍访问的判定标准和流程收拢,取消各自为政的口径;会逐条复核外籍人员的门禁和网络账号,用“最小必要”权限重新发放;在合同和科研资助条款里加上明确的限制,把高校和承包商都绑在同一套合规体系里;同时把出口管制和所谓“视同出口”的条款嵌入科研流程,把涉及源代码、仿真模型、任务规划等关键数据做分级管理。核心目的就是堵漏洞,让合规变成闭环。

面对这一现实,中共的宣传口径立刻运转起来。观察者网的文章《真怕了!美国NASA宣称:禁止中国公民参与机构项目》就是典型例子:一开头就贴标签,说NASA有“被迫害妄想症”,说这是“故步自封”;接着偷换概念,把“限制访问”说成“禁止中国人”,好像连签证资格都不承认了;再拿“中方开放共享月壤样品”作对比,指责NASA“自卑”,却把真正的原因,国会立法的《沃尔夫条款》故意忽略;最后拼接叙事,把NASA代理局长在内部讲话里的强硬表态、2030年计划建造月面核反应堆这些节点拼成一幅“美国焦虑、方寸大乱”的画面。

仔细分析,这一套话术完全是倒置因果。NASA的限制措施不是出于“怕中国”,而是出于法律与合规《沃尔夫条款》从2011年就写在国会拨款法里,NASA只是把执行口径统一化。代理局长的那句“要是中国先登月我就活见鬼了”,是内部动员的政治话语,用来压缩任务时间表,而不是失态。月面核电的2030节点,是路线规划中的战略动作,而不是临时慌乱。换句话说,美国方面是在堵漏洞、抢时间;中共的宣传则是把这一切翻译成“怕中国”。

这就是叙事上的错位。制度性动作被说成心理恐惧,战略动员被说成慌乱不安。读清楚这一点,就能明白局势的实质:美国在收口漏洞、压实里程碑,中共则在用民族情绪掩盖事实。

Related Articles

【白宫】川普总统的 11 条人生箴言

让我分享一些我用一生筑梦所得到的最大经验。 第一、如果你觉得自己太年轻,成不了大事。让我告诉你:你错了。你一点也不“太年轻”。在美国,只要有动力与抱负,年轻人可以做任何事。 第二点、而且非常重要:你必须热爱你所做的。我很少见到不爱自己所做的却还能成功人。 第三、应当志存高远。既然要做事,不妨想得大一些。因为解决小问题和解决大问题一样难、投入的精力和其它付出也差不多,只是结果会小得多。所以要热爱你所做,而且要志向高远。 第四、要努力工作,努力工作。 第五、不要丢掉你的劲头,把它持续下去。你得知道自己是否在丢劲头,也得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丢的。所以也许你该停一下,也许到了该停的时候。 第六、如果你想改变世界,你要有勇气做与众不同的人。换句话说,你得去承担一定的风险,并尝试略有不同的做法。否则的话,人人都会成功。 第七、要相信你的直觉——常识。凭借常识,你在人生中可以走得很远。 第八、每个人都该相信美国梦。它是真的,它就在那里,而且就在你眼前。 第九、把自己当成赢家,积极思考的力量。近年来,太多年轻人被教导把自己当作受害者。但在美国,我们拒绝任何人“生而为受害者”的观念。我们的英雄,是那些在逆境中仍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接下来要做一个有原创性的人。历来的伟大人物,都有自信,敢于稍微与众不同。上帝只造了一个你,所以别试图成为别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我学到的是:毅力就是一切。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无论你的人生走到哪里,都要保持乐观,一直向前推进。永远、永远、永远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某件事是不可能的。在美国,“不可能”正是我们最擅长做到的。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