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加入北约对乌“安全保障”框架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8月19日】近期美俄首脑会谈后,北约秘书长吕特透露,约30个国家,包括日本在内,正在协调为乌克兰建立一套“安全保障”框架。这一信息迅速引起外界关注,因为它不仅关乎俄乌战争的走向,也涉及跨大西洋与印太地区的战略联动。表面上看,这只是欧洲国家承担更多责任,美国提供后援支持的延伸,但其背后的政治与安全意义要远大于一项单纯的承诺。

欧洲的角色正在发生微妙转变。过去人们习惯认为美国是乌克兰安全保障的绝对核心,而如今,欧洲主动提出建立“非前线”的军事保护措施,比如空中巡逻、情报共享、港口安全等,明显是在塑造一种“欧洲主导”的安全格局。美国则通过情报、空中力量和财政支持来兜底,这种分工体现出美欧之间的新平衡:美国不愿再次深陷欧洲战场,而欧洲也开始习惯扛起更多责任。这既是对俄战略的调整,也是欧洲在国际秩序中提升存在感的一种方式。

日本的出现让这场布局有了新的地缘政治色彩。作为亚太的主要盟友,日本一直以财政和非致命装备援助为主,如今被纳入安全保障讨论,等于在政治上正式进入了欧洲安全事务的框架。石破茂首相所说的“在法律和能力范围内切实发挥作用”,既是谨慎表态,也是暗示日本正在探索突破战后限制的可能路径。问题在于,日本宪法第9条依旧是红线,尽管经过重新解释允许有限的集体自卫,但社会与政治内部仍高度敏感。日本不可能派遣作战部队,但可以通过资金、后勤、扫雷、情报合作等方式扩大存在感。这种“有限参与”虽然看似边缘,却在战略象征上极为重要。

把日本纳入乌克兰安全保障框架,对俄罗斯和中共来说都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战争与安全议题已不再局限于欧洲本身,而是演变为跨大西洋—印太的联动。俄罗斯面对的不仅是欧洲邻国,还要考虑亚太盟友的间接施压;而中共也必须意识到,一旦在台海采取冒进行动,同样可能触发全球范围的安全合作。这无疑提升了威慑力。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在增加。俄中可能因此走得更近,形成新的对抗轴心,使亚欧安全议题彼此叠加,复杂性急剧上升。

因此,这个“安全保障框架”虽然在军事层面依旧保持克制,避免与俄罗斯直接冲突,但在政治层面却是一次跨区域安全网络的雏形。日本的参与,让这一进程不仅仅是欧洲的内部事务,而是牵动全球格局的节点。未来日本在法律与政治上能走多远,将直接决定其在这张安全棋局中能否真正成为一个核心角色,而不仅仅是外围支持者。

Related Articles

白宫高层会谈之后,北约军方定于20日开会研议乌克兰安全与军事支持,参联会主席预计出席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8月19日】8月18日白宫举行美乌与多国领导人会议后,多家媒体报道:北约各国军方最高将领将于8月20日召开线上会议,聚焦为乌克兰设计“安全保障”与军事选项;美军参联会主席丹·凯恩(Gen. Dan Caine)预计出席。这被视为对18日高层会谈的军方层面跟进。Reuters

白宫排除向乌克兰派军;英法德研议地面安保存在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8月19日】 美国白宫19日重申不派美军进入乌克兰。川普在接受福克斯采访时说:“在安全问题上,(欧洲人)愿意派人进驻。我们愿意帮他们……尤其、可能是以空中力量。”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补充:“总统已明确,美军不会在乌克兰落地,我们可以协调,并以其他方式提供安全保障。” 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表示,此次会谈达成“两个实质结果”,其一是“‘志愿者联盟’将与美国一起推进安全保障”。 乌总统泽连斯基在X发文称:“安全必须可靠且长期,需要欧洲和美国参与。” 法总统马克龙称,“最近几天最大的变化是(川普)承认必须保障乌克兰安全”;并指有关国家“准备开展空中、海上与陆上的安抚行动,不在前线、不过度挑衅”。 德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强调,不应迫使乌克兰割地:“把顿巴斯交给俄国,直白说,就像让美国放弃佛罗里达。” 谈判前景方面,川普称“接下来几周我们就会知道普京会怎样”。

美国对五眼限流,真正目标是对中共的反渗透与清场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8月22日】 8月21日,据《CBS》报道:美国已将“与俄乌和谈相关”的情报统一标注为 NOFORN(不对外共享)。这表面上暂停向“五眼联盟”分发同类信息。结论很清楚:并非因为“俄乌”本身的敏感度,而是一场面向中共的战略欺骗与反渗透清洗,借“和谈”之名在五眼体系内排查内鬼、切断被中共打通的泄密路径,同时为美俄后台对表、布局更大盘腾挪空间。 把“和谈线”单独拉闸,不是降级盟友,而是净化管道。谈判相关情报最适合做差分投喂与隐形水印,细微改写后的多版本在不同渠道分发,一旦北京或其代理话术里出现某个版本特征,就能沿线回溯到具体节点。真正的作战支援与战场态势照旧供给,不对对手释放“断供”信号,也不打草惊蛇;被隔离的只是最利于钓鱼溯源的那一股信息流。 时点并非偶然。五眼成员近两年连续曝出涉华渗透、政治干预与情报风险,说明渠道“不干净”是进行时而非假设。把“和谈情报”列作禁外共享,相当于在原有共享框架内插入一层过滤网:谁在内部把风声递给了中共、谁在信息上被“反向驯化”,很快就会露底。与此同时,对欧洲的叙事从“情报全通”切换到“安全保障框架、欧洲主导、美国兜底”的新结构,给清洗争取时间,也压缩中共通过跨大西洋话语缝隙做认知战的空间。 “美俄在暗中联合做大事”的逻辑不等于互相输送利益,而是先把中共因素从关键信道中剥离,确保后台对表不被第三方操盘。能源通道、军控边界、空域冲突管控、第三战场联动,这些才是硬筹码;台前仍维持“和平尚远”的姿态,给战术层面留出机动,给战略层面留出缓冲。乌克兰停火或谈判本身,在价值序列里并不构成“必须对五眼闭口”的充分理由;唯有“清管道、抓内鬼、反误导”才解释得通这次精确限流。 这一步的外溢效应已在酝酿:五眼内部对华间谍案与纪律审查会继续冒头,美国公开口径保持克制,不急于给出“否认或承认”的明示;战场协同维持强度,但围绕“和谈”的舆论温度持续降档;与莫斯科在非乌方向的危机管控通道可能更顺畅。等到清场完成,哪些渠道恢复、哪些永久降权,再按结果分级。整个动作的主轴始终不变——不是为了哪一局的面子收场,而是围绕“灭共”主战场重构可信情报圈,拔掉中共伸进五眼的钉子。

【US】白宫发言人卡罗琳例行记者会内容节选(一):乌克兰安全保障——8/19/2025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8月20日】 记者:在昨天的峰会上,我们看到了各国领导人,我们听到了“志愿联军( coalition of the willing)”这样的表述,也听到了“北约第五条‘轻量版’安全保障(Article Five light guarantees)”的提法。关于这些安全保障,目前进展到什么程度?我知道总统今天早些时候提到,可能由英国、法国、德国派出地面部队,但他也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派出地面部队,但美国将进行协调。能否详细说明?红线是什么? 卡罗琳:当然。你已经抓住了我今天想就安全保障向大家传达的要点:总统已经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在乌克兰投入地面部队,但我们当然可以在协调方面提供帮助,并且可能通过其它方式为我们的欧洲盟友提供安全保障。总统明白,安全保障对于确保持久和平至关重要,他已指示其国家安全团队与欧洲的朋友协调,并继续同乌克兰和俄罗斯合作、讨论相关事宜。 记者:现在俄罗斯方面有没有任何回应?我知道我们昨晚与普京总统进行了通话。他们的回应是什么?因为我们从克里姆林宫等方面听到一些报道,说他们明确反对北约在地面派兵。 卡罗琳:嗯,这样说吧,总统一直在与两位领导人保持对话。这些对话先前已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进行,昨天又与欧洲各国领导人和泽连斯基总统继续展开。总统已指示其团队拿出一套各方可接受的安全保障框架,以帮助确保实现持久和平并结束这场战争。 记者:把下一步从三方会议改为双边会谈,这个主意是谁提出的? 卡罗琳:这是在总统昨天同普京总统、泽连斯基总统以及欧洲各国领导人对话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想法。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