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不是谁的后院”?——中共心虚的口头禅与美国门罗主义的现实对照

【路德社·简评 ET2025年8月25日】
8月25日,中共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被中共自己的记者问到美南方司令部司令在阿根廷“点名中共渗透拉美、攫取资源”的表态时,老调重弹地甩出几句:所谓“美方冷战思维”“中拉合作互利共赢”“拉美不是谁的后院”。这一套话术,乍一看是外交辞令,但稍微对照历史与现实,就能看出中共的心虚。它真正害怕的,就是美国重新激活门罗主义,把拉美重新牢牢拉回美国的安全与经济半径里,让中共在西半球几十年的渗透打水漂。
中共过去二十年在拉美下了大棋:一边用贷款、基建、5G设备和能源投资换取资源与市场,一边拉拢左翼政权搞“南南合作”,甚至暗中借委内瑞拉、古巴这样的反美桥头堡布局军事、情报与科技点位。表面是“互利合作”,但现实中不止一次爆出:中资矿企掠夺性开发,造成环境破坏;中国设备带来网络监控;“一带一路”项目让当地债务陷阱加重。美国南方司令部之所以直接点名“渗透、攫取资源”,不是凭空造谣,而是基于一系列在拉美可见的事实。
外交部把美方批评说成“挑拨离间”,再套一句“拉美不是谁的后院”。问题恰恰在这儿——为什么中共每次在拉美问题上都要反复强调“不是谁的后院”?这句话本身就暴露了中共知道,美国才是拉美真正的地缘主导者。因为美国1823年的《门罗宣言》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诉全世界:西半球事务由美洲国家决定,欧洲列强不要插手。冷战时期,美国更是通过“门罗主义+反共战略”牢牢看住拉美。今天中共嘴上说“不是后院”,实际上是心里清楚:美国要真动起来,自己在拉美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所谓“中拉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是掩耳盗铃。事实上,中共的投资与合作早已变成对美国影响力的对冲。例如:中资企业拿下巴西、秘鲁的战略矿产;华为和中兴抢占5G基建市场;甚至在委内瑞拉用石油贷款换政治支持。这些动作明明就是“针对”的——针对的不是拉美国家,而是美国在半球的地位。若真是单纯互利,为什么每次拉美与美国关系紧张时,中共总要趁机“递温水”?拉美精英圈心里清楚,中共是拿他们当棋子,不是真心的伙伴。
美国南方司令部这次在阿根廷的表态,其实与近年的大趋势一致:美国正在重申门罗主义,重新把拉美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的前沿。拜登政府、川普政府在拉美的问题上或许风格不同,但共识是:不能让中共在“美洲后院”撒野。更不用说这次“超级神鹰之盾25”演习、美拉军事交流、加勒比国家纷纷表态支持美军部署,这些现实行动正说明——拉美国家并没有像中共嘴里说的那样“真心欢迎中国”,而是在重新靠向美国。
换句话说,中共嘴里的“合作共赢”是包装,真正的逻辑是:用贷款和工程换取战略通道,用政治渗透换反美话语,用拉美的困境当作自己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但这套逻辑一旦被点破,就只能不断强调“不是谁的后院”。这是典型的欲盖弥彰——就像一个小偷在别人家门口喊“我没偷东西”。要不是心虚,为什么要反复强调?
这里还要结合“霸权霸凌”这几个词。中共外交部惯用的就是颠倒黑白:明明是自己在拉美做渗透,却要说美国“霸凌”;明明是自己在债务陷阱里牵制小国,却要说自己“开放包容”;明明是自己暗中掏空资源,却要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句话,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心虚说成理直气壮。这正好应证了路德社一直讲的:中共的宣传体系在西半球行不通,因为这里不是闭关锁国的信息环境,而是美洲民主社会,事实会很快被戳穿。
再看美国的门罗主义。过去中共喜欢拿“后院”说事,暗示美国霸权不可接受。但现实是,美国的“后院”论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实际地缘格局。美国在西半球有历史性、制度性、军事性的优势:从二战后美洲体系到冷战时期的反共战略,再到今天与拉美的贸易、移民、科技纽带。中共最多撒点钱、送点基建,不可能动摇这种根基。外交部说“地区国家有权自主选择”,看似尊重,实则虚伪。因为他们最怕的,就是这些国家真的自主选择——而绝大多数国家一旦权衡利益与安全,最终还是会靠向美国。
如果从大棋局看,中共在拉美的动作就是“围魏救赵”。它知道自己在亚太与美军硬碰硬必输,所以试图绕到美国“后院”搞事情,以便在台海、南海讨价还价。但美国南方司令部的表态,说明美国已经把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也开始公开点破。接下来,随着美军演习、加勒比盟友的表态、中南美国家重新靠向美国,中共这些年苦心经营的所谓“拉美棋子”,很可能一个个灰飞烟灭。
总结一句:中共口头上说“拉美不是谁的后院”,实际上就是怕美国门罗主义回归、怕美国重新收紧半球安全秩序。真正的后院是谁,大家心知肚明。美国有历史传统、有现实力量,中共不过是外来插手。外交部的这些套话,说白了就是掩饰心虚。拉美国家要的是真实的发展与安全,而不是被中共当作筹码的命运。美国说中共在“渗透、攫取资源”,这是事实;中共反复喊“不是后院”,正说明它心里清楚:这片地盘它根本坐不稳。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