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卢拉谴责美国吊销其司法部长签证的举动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27日】

根据《路透社》报道,巴西总统卢拉在2025年8月26日表示,美国已经吊销了巴西司法部长里卡多·莱万多夫斯基(Ricardo Lewandowski)的签证,卢拉称这一行为为“不负责任”。他在巴西利亚的一次部长会议上表示,巴西政府对莱万多夫斯基表示全力支持,并对美国的这一举动表示强烈谴责。

美国国务院尚未确认这一签证吊销的消息。此次行动是美国对巴西采取的一系列惩罚性措施之一,原因是巴西将前右翼总统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提审,指控他策划政变。此前,美国已经对巴西最高法院的几位法官,包括莱万多夫斯基和莫拉埃斯(Alexandre de Moraes)等,实施了签证吊销和制裁。美国政府认为博尔索纳罗的审判是“政治迫害”,并且这些措施部分源自博尔索纳罗在美国的儿子——伊杜阿多·博尔索纳罗(Eduardo Bolsonaro)积极的游说行动。

目前,美国的这一系列措施,特别是签证吊销,被巴西政府视为干涉司法独立和巴西主权的行为。

Related Articles

川普政府自一年前,就通过秘密影响力行动加深对格陵兰的战略布局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27日】 据《丹麦广播公司》报道:一群与川普总统有关的美国公民,过去一年里通过与格陵兰独立运动的支持者、政客和商人建立联系,执行针对格陵兰的秘密影响力行动。这些活动旨在通过文化、经济和政治手段,推动格陵兰与丹麦的关系疏远,并为川普的战略布局提供支持。 在川普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对格陵兰的兴趣屡次引发关注。尤其在川普就职前,他曾多次提及购买格陵兰的计划。这一提议并非偶然,而是与美国日益重视北极战略密切相关。格陵兰位于全球最重要的地理位置之一,控制这片区域意味着在全球能源资源、军事部署和国际战略博弈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购买格陵兰不仅是川普政府的个人意图,更是美国在北极战略中的关键一步。 川普的计划引起了丹麦及其在格陵兰的自治政府的强烈反应。丹麦方面明确表示,不欢迎这种购买提议,认为这一提议超越了正常外交范畴,并对格陵兰的主权产生威胁。与此同时,丹麦的相关官员指出,格陵兰与丹麦的关系历史悠久,且格陵兰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丹麦政府有责任捍卫这一地区的独立性。 但美国的北极战略依然没有改变。根据多个消息来源,川普政府持续关注格陵兰,并通过不同渠道推动其与格陵兰的互动,包括外交与军事合作、科技投资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这些举措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考量,更是战略布局的体现。在美国眼中,格陵兰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上的重要点,它的资源、尤其是稀有矿产和未开发的能源潜力,是美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无法忽视的筹码。 与此相对,丹麦的立场并不单纯是出于政治考量,背后更有着复杂的国际合作与国内压力。在面对美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时,丹麦必须考虑到格陵兰与其本身的长期利益。近年来,格陵兰政府已逐渐展示出更多的独立性,寻求国际舞台上的更多主动权,而这种独立性在美国的北极战略布局下尤为关键。 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格陵兰无疑将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美国显然已将其视为战略棋盘上的关键一子。总的来说,格陵兰问题不仅是川普政府北极战略的一部分,也涉及到国际地缘政治和全球资源争夺。

欧盟提议本周末之前取消对美工业品的所有关税,以满足川普的要求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27日】 彭博8月27日报道称,欧盟委员会拟在本周内走“快速通道”,提出立法以取消对所有美国工业品的关税,以满足川普总统提出的前置条件,从而换取美方下调对欧汽车及零部件的关税;消息人士并称,欧方还将对部分美国产海产与农产品给予优惠税率。彭博法律新闻 这一动向与上周发布的美欧《框架联合声明》高度对接:欧盟在第1条中明确“拟取消全部对美工业品关税,并为多类美国海产与农产品提供优先市场准入”;作为交换,美方承诺对欧盟原产商品适用“上限15%”的综合关税机制,并在欧盟正式提交上述减税立法提案后,把受232措施覆盖的汽车及零部件关税降至15%(或零附加)。联合声明还写明触发时点——关税下调预计自欧方提交立法提案当月的“月初”起生效。上述文本由白宫与欧盟委员会同步发布。Trade and Economic Security Lude Press 程序层面,业内分析认为,欧盟对美工业品关税降至零的实施,多半将作为“仅涉关税的协议”走《欧盟运作条约》第207(3)与第218(6)(b)路线:即经理事会合格多数表决(QMV)通过,并征询欧洲议会意见(非同意权表决)。这意味着若政治共识稳定,技术上存在在短期内完成立法的路径,但也可能面临议会与成员国就范围与法律依据的博弈,带来节奏不确定性。 市场维度上,媒体据彭博概述称,美方对欧汽车关税将从27.5%降至15%;个别报道提到可能追溯至8月1日,但需注意,官方联合声明的正式表述是“自欧盟提交立法提案当月第一天起生效”,两者存在时间口径差异,仍以官方文件与后续实施细则为准。 此外,数字规则与关税议题被欧方视作两条线推进。尽管川普曾就欧盟数字监管发出关税警告,欧盟称将坚持推进既定数字规则,同时维持与美方的贸易合作与关税减让议程,两线并行或成为后续博弈的重要变量。 若欧委会如报道所述本周提交“清零”工业品关税的立法提案,美方对欧汽车与零部件的“15%封顶”机制有望同步触发,关税换关税的核心交换进入执行窗口;同时,海产与农产品的准入改善将成为美方产业的直接收益点。当前关键观察点包括:欧委会提案是否按期入场、理事会QMV进度与范围、以及美方正式落地细则。 扩展阅读

美方提议:欧洲主导乌克兰维和与空防机制 美方提供“关键赋能”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27日】 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近日告知英法意等主要欧洲盟国:若由欧洲主导在乌克兰境内与上空建立“维和行动+空中防护盾”,华盛顿愿提供“关键赋能”,包括情报、监视与侦察(ISR)、指挥与控制(C2),以及军机、后勤与地基雷达等空防资产,用以在停火或战后框架下实施战场监督、支撑欧洲执行的禁飞/空防措施;但美方不承诺派出地面部队,且该方案以欧洲承诺向乌克兰部署“数以万计”兵力为前提。 多名官员称,上述提议是在过去数日美欧安全与军方高层密集磋商中提出,核心设想是由“意愿者联盟”(以英、法为轴心)牵头,在乌克兰境内建立分层安保;美方提供航空与情报等后台支撑,欧洲负担主要兵力与现场执行。有分析转引称,选项之一是在接触线两侧设定非军事区,由“中立维和力量”巡逻,乌军在其后沿线防御;若俄方违反协议,欧洲可在美方“战略赋能”支援下快速介入空域管制与拦截。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Kyiv Post 作为背景,欧洲内部对“战后/停火安保机制”与“乌克兰上空防护”已讨论数月:从今年春季提出的欧洲版“空中盾牌/Sky Shield”,到今夏在伦敦与巴黎牵头下的更具体兵力与空域方案,均强调在北约架构之外、以欧洲为主实施,但普遍承认离不开美国在预警、指挥、情报与空防资源方面的支撑能力。此次美方口头承诺被视为立场进展,但最终落地仍取决于欧洲是否愿意并有能力实派大规模部队与承担长期财政成本。卫报 在更广阔的谈判脉络下,路透此前披露,美欧军事与国家安全顾问层面已就一揽子军事选项开展规划,供各国领导“酌情考虑”;华盛顿邮报亦称,若“安全保证”成形,将使克里姆林宫面临长期的被动局面,但欧洲内部政治与资源分配仍是关键变数。整体而言,这一“美支撑—欧主导”的安全框架,意在在不让美军“靴子落地”的前提下,为乌克兰构建一套可执行、可持续的战后威慑与空域防护机制。Reuters The Washington Post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