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陆军将首次部署“堤丰”系统至日本——中共家门口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31日】

日本陆上自卫队8月5日发布演训通告,并在8月28日更新称,将 9月11~25日 的 “坚决之龙-25(Resolute Dragon 25)” 演习期间把美国海军陆战队岩国航空基地(山口县)纳入场地清单;参演美军单位点名包含美陆军第 3 多域特遣队(3rd MDTF)。这意味着美军可在该基地展开中程能力(MRC)相关科目。官方文件未直接写出 “Typhon/堤丰” 系统名称,但与 3rd MDTF 的对应关系明确。(岩谷航空基地距离北京约 1500 公里左右)mod.go.jp

美军太平洋陆军随后以书面说明对外确认:“堤丰”系统将随演习首次临时进入日本,演训后撤出;是否实施实弹尚未披露。多家媒体据此报道演习阶段性安排。

“堤丰”系统是美陆军推进的中程能力项目,可在同一平台发射“战斧”巡航导弹与 SM-6 ,覆盖对陆、对海与对空拦截/反舰等多种用途。按国会研究处(CRS)资料,一个 MRC 炮排/连 通常由“作战中心+4 部发射车”构成,配套牵引车、拖挂与电源车辆;单车可装 4 枚导弹并可再装填。射程层级上,“战斧”约 1600 公里,SM-6 约 467 公里(美方未公开精确参数)。

这将是“堤丰”在西太平洋的第三次主要对外亮相:
其一、菲律宾自 2024 年 4 月 起进驻并多次机动转场;
其二、澳大利亚今年 7 月期间完成 SM-6 对海实弹射击,验证跨域一体化打击流程;
其三、即此次日本岩国市的临时部署与科目演练。

对日方而言,“坚决之龙-25” 横跨北海道、东京都、硫黄岛、九州多县与奄美群岛等,目标是按各自指挥链条实施联合作战科目、提升两军互操作性与共同对处能力。8月28日 的追加通告把岩国市写入正式清单,为本次“堤丰”入日演训提供了法律与场地安排层面的依据。

对地区态势的指向,首先是第一岛链的对海对陆远程打击底座正在多点化:菲律宾的常态化存在、澳洲的实弹验证、以及日本本土的临时部署演训,构成“练—用—联”的闭环。其次是对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网络的对症科目,重点在于“发现、打击与再部署”的快节奏连贯链路,而非单一火力展示。美军公开口径把这类活动定位为威慑与稳定的支撑能力建设。

Related Articles

中共被美军打造的“导弹墙”包围 中共气得“自曝”真实困境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8月31日】 8月11日~25日,美陆军第 3 多域特遣队将与日本举行 “坚决之龙 25(Resolute Dragon 25)” 联合演训,此次演训将首次部署 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美军太平洋陆军随后以书面说明对外确认:“堤丰”系统将随演习首次临时进入日本,演训后撤出;是否实施实弹尚未披露。 “堤丰”系统是陆军为填补普郎克导弹(PrSM)与远程高超声速武器(LRHW)之间射程空档而打造的陆基发射平台,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与“标准-6”;按美国会研究处与美军口径,一套通常由“连排/炮排作战中心 + 四部发射车”构成,并配套牵引、拖挂与电源车辆。射程层级上,“战斧”约 1600 公里,“标准-6”约 467 公里。 “坚决之龙-25” 横跨北海道、东京都、硫黄岛、九州多县与奄美群岛等,此次把美国海军陆战队岩国航空基地(山口县)纳入场地清单。岩国距北京约 1500 公里,意味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关键城市都在打击范围之内,再结合美军在日本的空中力量,将形成立体式打击效果。 中共对美军此举尤为跳脚,抛开一贯套路与自吹自擂外,自己把关键要害给讲述出来了。现在韩国有“萨德”反导系统,菲律宾也有“堤丰”系统。中共真的很担心,其文宣说到:日本政界大肆宣扬所谓“国家安全威胁”,以此为由加快引进美军先进武器。 不仅是“堤丰”系统,未来还可能引进“海马斯”多管火箭、“萨德”反导系统,甚至部署核潜艇母港。其次,由于菲律宾的“堤丰”系统已经是长期部署状态,且菲律宾放出风声要购买,现在中共很担心日本也会长期部署。虽然此次美陆军说的是临时部署,但不妨碍换个名头再次部署,所以中共极为害怕。…

翻出地图看看:巴坦岛在菲律宾,轮不着你说三道四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8月31日】 翻出地图看看:巴坦岛在菲律宾,主权在菲律宾。人家在自己领土上建一个前沿基地,被你们扣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帽子,这套逻辑太熟了——别人家门口装个摄像头叫“挑衅”,你把人家院子里堆出三座机场还摆上导弹就叫“维权”。 8月28日,菲律宾武装部队北吕宋司令部在八丹省马哈陶镇启用“前沿作战基地”(FOB),参加的有北吕宋司令部司令布卡中将、海军司令艾斯佩莱塔中将、八丹省长等一堆本地军政官员。官方说得很直白:提高北部领土防御、海域感知,兼顾救灾与人道援助,这不是偷偷摸摸的军事化,而是开门办事。 巴坦群岛夹在吕宋海与巴士海峡之间,最北端的马武利斯岛距台湾最南端约142公里,天然是海上航道与气象预警的前沿。你总不能因为“离台湾近”,就宣布菲律宾在自家岛上不许建军用/救灾设施吧? 环球的“专家”说这在配合美军“分布式作战”。就算真是,那也叫同盟合作,堂堂正正。美菲有《共同防御条约》,有EDCA点位,有每年“肩并肩”(Balikatan)演训,北部岛链早就按公开计划在补基础设施。你要是把所有盟友的正常联训都解读成“破坏和平”,那请先把自家在他国专属经济区里“海警+民兵+灰色地带”的天天演出停了。 “会威胁过往巴士海峡与南海的舰机”?真正把过道搞成火力点的是谁,大家心里有数。永暑、渚碧、美济三大人工岛有跑道、有机库,HQ-9防空和YJ-12B反舰系统早就是公开常识。你在争议海域造岛、布雷达、装雷达,这才是把地区安全成本推向失衡的源头。说到“引狼入室”,狼是谁?2012年黄岩岛是谁先强夺、之后十多年以海警常驻方式“事实控制”的?菲律宾如今在最北省份建前沿点位,更多是为了看清谁在来、谁在走,顺带台风一来能更快起飞投送补给。这叫把家门守好,不叫把航道封死。 再说“基地规模”“部署火力”。菲律宾这次启用的设施明确要驻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单位(包含MBLT-10),主要任务是看海、护渔、支援跨部门行动,连菲律宾媒体都写得明明白白。要论火力投射,菲律宾这点家底和你在南海摊开的“机场群+导弹阵地”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环球那套“谁配合美国谁就会自食恶果”的恫吓,放在今天更显得心虚。因为菲律宾这一步恰恰是把“和平稳定”的定义拉回国际法与正常同盟合作:我在我家修仓库、修码头、设雷达、练救灾,透明公开,服务北边海峡的交通安全和灾害响应。相反,把争议海域变成武装前哨,把仲裁裁决当废纸,把他国渔民当靶子,这种“稳定”才是把所有邻国都推向更紧密的安全合作。 最后给环球一点务实建议:真想要“地区和平稳定”,请先做三件小事——从人工岛撤掉导弹和干扰设备、别再用海警去撞击/拦截他国公海补给、承认并遵守已生效的国际裁决。等你把这三件事做到位,再来指点菲律宾在自家岛上建个前沿基地“威胁和平”,不然只会显得你是把“别人不能做我能做”当成了国际秩序。 所以,巴坦岛的这个基地,不是“挑衅”,是“正常”;不是“破坏稳定”,是“修补稳定”。谁在搅局,谁在补洞,新闻与卫星照片都写在那儿。

台湾军方评估 中共国去年在西太平洋的军费开支增加近四成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8月29日】 路透社获得并查核的台湾军方内部研究显示,中共在 2024 年用于台海、东海、南中国海与西太平洋一线的各类军事演训总成本约1520 亿元人民币(约合 210~212.5 亿美元),较 2023 年增加近四成。这份研究由台湾军方依据对解放军海空兵力的全年监侦数据推算,包括空海活动时数、架(艘)次与相应的燃油、耗材、维护、修理与人员薪酬等科目,四名了解情况的台湾官员向路透社证实研究内容与口径。 研究给出少见的细目:2024 年解放军军机(含 歼-10、轰-6 与 各型无人机)在相关海空域累计出动“近 1.2 万架次”、飞行“约 3.7 万小时”;海军舰艇(含航母与驱逐舰)全年“出航逾 8.6 万次”、在海总时数“超过 200 万小时”。就海军活动的地域分布而言,约 34%…

也门胡塞“政府”总理及多名部长在萨那被以军空袭击毙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8月30日】 胡塞控制的也门“政府”证实:8月28日(周四)萨那遭以军空袭,胡塞“政府”总理艾哈迈德·加莱布·拉哈维(Ahmed Ghaleb al-Rahawi)遇害;同场“多名部长”被炸身亡或受伤,但未公布名单。以军称此次为情报主导的精确打击,目标为胡塞高层,背景为胡塞近期对以色列及红海航运发动导弹/无人机袭击。胡塞方面表示由副总理穆罕默德·穆夫塔(Mohamed Moftah)暂代相关职责。

美陆军拟于2026年在印太群放百枚级高空气球 中共文宣反向暴露、印证路德社判断

【路德社·报道 ET 2025年9月2日】 美军已经在印太与本土多次公开发射并训练高空气球,用于电磁感知、海上态势感知与战术通信中继;海军研究实验室(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以下简称海军研究实验室(NRL))近期还在加州做了“气球+无人机+氢能”的越地平线演示。关于“2026年在印太一次性放飞百余枚”的说法,来自《突破防务(Breaking Defense)》的采访报道,属于前瞻性计划而非官方演训通告。在法理上,芝加哥公约(Chicago Convention)确立“国家对其领土上空拥有完全且排他的主权”;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以下简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确认公海及专属经济区上空具有飞越自由。也就是说,只要活动位于公海上空,并不构成“侵入他国领空”。 突破防务报道:2026年“群放”到底要做什么 《突破防务》援引美陆军情报体系官员安德鲁·埃文斯称,2026年与第三多域特遣队(3rd MDTF)在印太“海上空域”开展一次“百枚以上”高空平台群体实验,核心目的在于验证蜂群规模带来的作战效应与自主协同能力;之所以选在海上,是为了给风场漂移和应急回收预留机动空间。计划采用多种尺寸与不同任务载荷的气球:一部分充当诱饵,一部分负责情报收集,还有平台投放无人系统扩展“传感”能力;参与厂商将在现场展示各自的指挥与控制(C2)方案与不同的远程控制方式。目标是形成“具成本效益的平流层持久存在”,用于情报、监视与侦察(ISR)、战术通信延伸,并在空间受拒或受扰时担当“快速再生在轨能力”的弹性补位。以上为记者采访披露,尚非军方公告或预算条文。 气球能做什么:从“深度感知”到“弹性补位”的任务链 在印太实兵训练中,美军太平洋陆军通告与图文显示,第三多域特遣队在关岛吴旺帕特国际机场放飞高空气球,迅速升至5万英尺以上,在马里亚纳附近空域搭载电磁频谱传感与网状通信载荷,用于海上态势感知与通信中继,并与超长航时无人机协同,体现“低成本、长航时、补点式”的深度感知与链路再生。美国陆军空间与导弹防御司令部年册披露“微型高空气球幕”,同步发射6枚,把网络覆盖延伸约400英里,无需依赖在轨或固定地面中继;鉴于试验成功,已进入加速采办轨道。海军研究实验室的演示进一步表明,使用氢气结合高空气球与长航时无人机,可通过“信号反弹”实现越地平线的控制与回传,减少出动架次并扩大态势圈。 相关公开动向:印太、本土与跨战区的“证据链” 在 英勇之盾·24(Valiant Shield…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