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社.简评—基于CBS News《60 Minutes》的“中国间谍在美国的行动与被捕后会发生什么”专访

重点内容摘要:

1. 中国现今是美国面临的最活跃、最持久的网络威胁来源

美国情报界评估指出,中国不仅在网络空间大规模渗透,而且还并未取代老式的人力情报(HUMINT)运作模式。中国通过驻外间谍持续监控并影响全球事件,包括在美国。

前美国外交官及资深情报专家吉姆·刘易斯(Jim Lewis)称:

“在规模、广度和胆量上,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间谍行动。”

他指出,自2012年习近平上台后,中国对美国的间谍操作愈发毫无顾忌。  

2. 中国情报机构的全球野心与官方宣传

  • 中国的情报行动由国家安全部(国安部/MSS)主导,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活跃的间谍机构。
  • 国安部曾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传播宣传片,自称能够“未卜先知”、“与邪恶作战”,此类内容既是招募宣传,也显示其对情报运作的自豪与扩展意图。 

3. 监控海外华人及留美学生群体

  • 国安部还积极利用中国即时通讯工具WeChat(微信),该平台由中国国家监管,并与政府合作监视用户活动,尤其是海外华人社区。
  • 此外,中国情报人员渗透美高校校园,将监督与恐吓“中国异议者”的手段延伸到课堂与学生生活中。
    有学生曾表示:“我无法在课堂上表达观点,因为有人会记录并反馈给中国(政府)。”  

4. 国安部的“招募策略”与心理施压手段

  • 国安部在美国使用与其他情报机关相似的招募方式,包括“色诱(honeypot)”、金钱引诱与情感操作。某些情况下,当目标表现出不满情绪或缺乏认同感,间谍机构已设计好伪造关系与报复方案来吸引对方加入。
  • 此外,他们也重用宣传方式,借社交平台折射其无处不在的存在,引发被招募者压力与恐惧——“如果你反对我们,我们会来找你”。 

5. 被捕后的处理与后果

该专访虽然重点未深入阐述个案细节,但暗示一旦中国间谍在美被捕,美国往往以“未注册外国代理人”(FARA)罪名起诉,并以国家安全理由强化审判压力。媒体未提及具体判决或案例,但表明美国司法系统对此类行为的执法力度持续增强。

总结

  • 中国对美情报工作是高度专业化、制度化的全球行动,既利用高科技网络手段,也深耕传统人力渗透模式。
  • MSS 正通过校园、社交媒体、情报战术影响美国本土的言论与政治表达,目标包括异议人士与关键信息持有人。
  • 如被查出,其幕后运作与招募方式会受到美国情报及司法机构重视乃至打击。

重点案例讲解:

重点案例:王书君(Shujun Wang)

  • 案件背景:
    王书君是一名长期生活在美国、在华人社区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表面上以“异议人士”“反共人士”的身份示人,甚至在社区内组织活动、收集信息。
  • 核心手法:
    事实上,他暗中与中共国安部合作,向其传递情报。他并不需要直接窃取机密文件,而是通过“假装反共人士”的身份来接近真正的异议人士与流亡群体,套取、收集信息,再以模糊的方式传递回中国情报部门。
  • 战略意义:
    这种模式等于建立了一种“非传统间谍系统”——它不同于冷战时期苏联克格勃的精确刺探,而更像是一种超限战式的“军民融合”情报搜集:
    • 依靠数量庞大的线人和广撒网策略;
    • 获取碎片化信息,不追求精准核实,由情报机关统一拼接;
    • 目标群体包括流亡异议人士、学者、社团成员,甚至普通留学生。
  • 揭示的问题:
    王书君案暴露出,中共的情报战略并不完全依赖于“专业间谍”,而是利用 diaspora 社群中的人力资源,制造大量“低成本、低风险、高覆盖率”的非传统情报渠道。这类渠道的存在,说明中国在美的情报渗透远比传统安全部门能够察觉的要更隐蔽、更普遍。

点评与分析

  1. 区别于传统间谍学模式
    美国和苏联冷战时的间谍战,往往追求“精准渗透”和“关键文件”。而中共的方式更像情报众包(intelligence crowdsourcing):哪怕信息模糊不全,但通过数量和覆盖率来弥补质量。
  2. 与“军民融合”理念高度契合
    中共倡导的“军民融合”不仅体现在军事工业领域,也渗透到情报模式中:
    • 国家安全部负责协调;
    • 侨团、留学生社群、个人关系网都被当作“非正式情报节点”;
    • 最终形成一个松散但广泛的网络。
  3. 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挑战
    • 难以区分真正的政治异议者与伪装的间谍代理人;
    • 这种“模糊化”的系统让美国司法很难用传统“间谍罪”来定性,多采用“未注册外国代理人”(FARA)来起诉;
    • 更严重的是,这种渗透手法能瓦解流亡社区的信任氛围,使得异议声音被孤立、被监视。

总结:

王书君案件说明,中共的间谍活动已从“单点精确渗透”进化为“碎片化、群众化、超限战式”的非传统情报收集。这使得美国不仅要防范专业情报官员,还必须面对一种广撒网、模糊化、低成本但高效的“全民间谍”模式。

Related Articles

【路德社|闫博士说】川普白宫历史性会晤:与泽连斯基及欧洲领导人商谈乌安全保障!看习共的离间造谣如何反复被揭穿!8/18/2025

白宫历史性会晤: 2025年8月18日白宫举办了一次重要会议,川普总统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及欧盟、北约、英国、法国、德国和芬兰的领导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此会议专注于通过国际协调努力推进解决俄乌冲突。 川普与普京的直接沟通: 会议期间,川普总统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讨论正在进行的讨论议题。此通话旨在就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可能的停火或全面和平协议协调立场。 美国在谈判中的领导角色: 美国承诺积极参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最终谈判。目标是实现持久和平而非仅仅临时停火,并且美国引导整个过程以确保永久解决。 泽连斯基与普京预期峰会: 报告显示,泽连斯基与普京很可能在2025年8月底举行面对面会晤。此峰会将在川普总统的指导下安排,以敲定协议的关键细节。 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 作为全新框架的一部分,美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些保障旨在保护乌克兰的主权,并在俄乌战后防止未来冲突。 俄罗斯对西方军事存在的反对: 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拒绝接受西方军队部署在乌克兰领土上。此立场是本次谈判达成双方可接受的协议的必须解决的关键障碍。 中国对和平解决的抵抗: 中国是反对结束战争的主要实体,因为它从延长冲突中获益,从而分散全球注意力。一旦实现和平,国际力量预计将重新将焦点转向对抗中国共产党的行动。 美俄合作的前景: 乌克兰问题解决后,美俄关系有机会得到改善。此合作可能涉及联合努力,以对抗中国共产党的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和威胁。 美国外交策略的历史相似性: 当前谈判反映了美国领导的成功外交努力,例如1978年的戴维营协议和1987年的中程核力量条约。这些历史例子涉及长期的幕后讨论,以解决复杂的国际争端,然后才公开宣布。

【路德社|闫博士说】澳菲Alon军演配合美国,灭共战场聚焦南中国海;习共拉拢印度,赔了夫人又折兵 变成笑柄 8/20/2025

阿隆(Alon)军事演习:“阿隆演习”是澳大利亚和菲律宾之间的主要联合军事行动,涉及超过3600名人员,美国和加拿大作为参与者和观察员广泛介入。它聚焦于两栖作战、反恐和国防合作,在巴拉望和吕宋等关键地点进行,直接面对中共控制的南海岛屿。  演习的战略意义:此次演习代表了地区军事活动的延续和升级,与中共海上碰撞事件时间相隔很近,展示了针对中共侵略行为的协调威慑行动,同时也展示了空、海、陆领域的高超能力,包括澳大利亚部署的驱逐舰、战斗机和电子战飞机,强调快速响应和多领域作战。  美国及其盟友针对中共的战略:美国在演习中扮演支持角色,达尔文海军陆战队轮换部队使用部队和鱼鹰飞机参与其中,突显形成以盟友,如澳大利亚和菲律宾为主导的多层安全网络的转变。这减少了对美国的依赖,同时确保对中共南海扩张的全面覆盖。  中共的回应和其弱点: 中共对这些演习回应软弱,仅仅通过发言人淡化本次演习的重要性。本次演习直接针对中共军事化岛屿如永暑礁和渚碧礁,暴露中共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漏洞。本次演习包括了实弹射击和模拟岛屿攻占,展示了盟军快速干预的潜力。  印中外交互动:在最近的中印会晤中,中共声称印度确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印度立即否认,并重申其立场未变以及维持与台湾的牢固关系。此次会晤揭示了中共试图利用美印因制裁而产生的紧张关系,但导致中共在稀土和化肥出口上对印度做出的让步。  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转变:阿隆等盟军演习是美国主导的,目的为包围中共战略的一部分,包括日本和印度等国参与巡逻和协调,将南海转变为削弱中共的潜在主要战场。与此同时,中共面临更多的经济压力,如由于印度在美国制裁下减少采购的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中共不惜以亏损的方式将其采购。  稀土武器化适得其反: 中共将稀土出口用作地缘政治工具正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为这些限制促使全球在澳大利亚、日本和缅甸等地寻找替代方案,侵蚀中共的垄断和影响力。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