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杜罗下令打击贩毒向美国示好,但做啥都晚了!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9月8日】

马杜罗亲自宣布:“按我的命令,我们把沿海与边境的兵力增至约2.5万人,重点部署在苏利亚、法尔孔、新埃斯帕塔、苏克雷、德尔塔阿马库罗,全面打击贩毒与走私,封堵一切非法航路。我们不会容忍外部干涉、破坏国家稳定。”他把这一步定性为“保主权、护人民”,说白了,就是在对华盛顿递话:我在配合,但是窗口期早已过。

美国从第一天就按全域战法处理这件事:情报先锁链条,司法起诉定性,财政与金融切断通道,前沿兵力负责即时处置与掩护。“战争部”更名把这一套直接摆到台前,提醒所有人——这不是零散执法,而是国家安全框架下的系统打击。到这一步,再举“反毒”旗,只会被当成求情表态,进不了谈判桌,更换不到筹码。

真正的碾压不在镜头里的队列,而在镜头外的闭环。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三位一体,把海上通道、空中链路、天基与岸基传感连成一张网;人、货、钱、讯同场可视。谁在放行、谁在对价、谁在洗钱,轨迹都在账里。F-35、两栖编队、特战队只是“门面”,核心是“看得见、锁得住、拿得下”的证据与处置能力。马杜罗现在端出的“反毒”秀,等于自己替对手清点口岸、人手和通讯节点,曝光更多细节,加速对手“可操作性”。

中共帮不上忙。地理与后勤鞭长莫及,二级制裁一压到底;任何金融、航运、技术“支撑”都要在美方的感知网下走步,风险指数级上升。更现实的是,在制海—制空—制天权覆盖下,中共任何插手都会被标记、跟踪、拦截并留痕取证——哪怕是极端到“运送脏弹”的自毁式冒险,也改变不了被记录、被追责的结局。硬顶,就把自己的金融与航运实体推到台前受打击;不硬顶,马杜罗就更加是可牺牲件。这条线没悬念。

内部也撑不住。钱袋子被卡,保护伞开始自保,指挥链、采购链、走私链出现“静默离心”。一旦关键人物选择认罪换保,更多门会向外开;案件往往先在暗处完成致命一击,然后才出现公开画面。此时此刻,马杜罗错过的不是“增兵时机”,而是体面入狱的窗口期——当初还可以“配合调查、有限交代、换取程序尊严”,现在只剩强制抓捕的路径选择:域内引渡、邻国口岸截抓、海上拦截、空域迫降,哪个都够用。时间和地点不确定,结局确定。

所以,这波“打击贩毒”不是转折点,而是案卷里的一个附件。华盛顿要看的,不是口号和边检合影,而是可核查的结果:交出高价值目标、交出可追溯的资金流、动真格清掉体制内的保护伞。做不到,所谓“示好”只会被记在案底上;做到了,也只是量刑考量,改不了定性。马杜罗没有自保选项,剩下的只是一句冷冰冰的倒计时:什么时候、在哪儿被拎走。

Related Articles

马杜罗沿海增兵,但窗口期已过,做啥都晚了!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9月8日】 马杜罗宣布:“将把部队增至约2.5万人,部署在沿海与边境地区以打击贩毒。” 此举只是“挤牙膏式摆阵”,改变不了结局。关键不是马杜罗眼下把多少兵力推到海岸与边境,而是美国已把“毒祸—国家安全—司法追责—金融切断—前沿军事”串成闭环:情报先行锁链条,司法定性锁人物与资产,财政与金融封通道,军力前出形成即刻处置与掩护条件,中共就更加鞭长莫及,何况连进都进不去了。这套组合拳一旦运转,当事人就从“政治对手”降格为“可被抓捕或交易的目标”。在这种框架下,如果马杜罗一开始就主动投降还能体面受审入狱,但现在窗口期已过,无论做什么都晚了。 底层因果是美国把“贩毒+恐怖+跨国洗钱”视为同一威胁面,进而把军警情报与司法一体化。前端是信号情报、人源渗透、金融数据抓手;中段是司法部起诉、悬赏、引渡合作与证据链维护;末端是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金融犯罪执法局持续加码的制裁网络与海空力量的可即刻介入能力。任何“25000人”这种面上动作,都解决不了“证据已在、资金在收、通道在断、人一露头就被铐”的结构性问题。更名“战争部”传递的正是政策级转向:不是零散执法,而是国家安全与战争法理框架下的系统打击。风向已定,赢面在华盛顿,价格由对手支付。 军事维度上,委内瑞拉在制海制空、电子战与反介入能力上都不存在实质对抗手段,海警—海军—两栖—空军的联动是美方的强项,也是委方的短板。前沿的F-35/海军编队/特战队只是“门面”,真正的压制来自于战场态势感知与司法链条抓捕的“可视化”:谁在管线、谁在通联、谁在对价,都在被实时剥离伪装。马杜罗若试图以增兵换叙事,只会把更多人、更多口岸、更多通讯节点暴露在对手的传感器与证据采集前,反而加速“可操作性”。 政治与金融维度同样致命。对外部网络的“护送”与“小心翼翼的放行”在美欧次级制裁框架下成本急剧上升,任何代持、套壳、转口都在缩表。对内,军警系统的忠诚是靠现金流与庇护链维系的,一旦上游资金被卡、关键人物被起诉或促成认罪换保,体系就会出现“静默离心”:办案与翻供发生在暗处,裂缝在舆论上未必可见,但在指挥链、采购链、走私链的“卡口”处会体现为突然的失灵与“临阵掉线”。这就是情报与司法结合的碾压感:表面风平,结构已断。 中共因素并不能改变大势。地理与后勤“鞭长莫及”,金融与二级制裁“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美军已掌握的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覆盖下,中共的任何动作都在感知网里——海上通道、空中链路、天基/高空/岸基传感与金融数据联动,连“运送脏弹”这种极端选项也逃不出标记、跟踪、拦截与取证。所谓技术与顾问支持,只会在情报—司法—制裁三重压强下放大自身风险;硬顶,自己的金融、航运、技术实体被点名;不硬顶,马杜罗就是最便宜的可牺牲资产。结论很直白:马杜罗不是筹码,是代价。

美能源部长:欧盟若要美方加码对俄制裁,应先停买俄油气并改购美国液化天然气;欧盟正讨论对华次级制裁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9月8日】 《金融时报》刊出专访称,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表示,若欧盟希望华盛顿进一步收紧对俄制裁,就应停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与天然气,并转而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和其他化石能源;他强调持续购买俄能源等同为普京的战争“输血”。 同一报道线索下,欧盟内部正讨论对持续大量购买俄能源的国家采取次级制裁选项,其中包括针对中共国。赖特近日亦对路透表示,他不担心俄罗斯对中共国的天然气交易会削弱美国天然气出口,但重申削减俄罗斯能源收入是华盛顿施压重点之一。

普京访华后:“西伯利亚力量-2”提速,俄企谋发人民币债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9月8日】 据《金融时报》报道,多名知情人士称,中共国高级金融监管官员在8月下旬广州会见俄罗斯能源公司高管时表示,将支持俄企在中共国发行人民币“熊猫债”。若成行,这将是自俄于2022年入侵乌克兰以来俄企首次在中共国境内融资,也是自2017年俄铝在中共国发行人民币债后俄企重返中共国公开债市的首例。报道并点名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及其关联方可能成为首批发行者,同时提示中资银行仍顾虑二级制裁风险。 配套信号上,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于上周五获中共国境内评级体系中证鹏元给予的AAA展望稳定的评级,被视为进入境内债市的必要前置条件之一;路透称该举动发生在中俄就“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签署具法律约束力备忘录之后。此前,俄铝在2017年已完成两期在华熊猫债合计人民币15亿元的发行。 在普京9月初访华、与习近平会谈之际,双方宣布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并强调两国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在西方制裁封堵俄方海外融资渠道、且中资机构此前因担心二级制裁而回避公开融资的背景下,上述政策窗口被视为俄能企以人民币融资的潜在突破,但能否落地仍取决于中资承销与配置机构的合规评估。

(视频)美军 F-35A 投掷 B61-12 视频 ——9/21/2021

【路德社·简讯 ET 2025年9月8日】 2021年9月21日,驻内利斯空军基地的第422测试与评估中队成功实施了 F-35A“全武器系统演示”(FWSD),在托诺帕试验场投放了两枚 B61-12 联合测试件(Joint Test Assets, JTA)。此次行动被视为设计认证的“毕业”飞行测试科目——这是实现 F-35A 核能力认证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因此,F-35A DCA(双重能力飞机)项目仍按计划满足北约 2024 年 1 月的需求时点。F-35 联合项目办公室是美国国防部面向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及盟友的第五代打击战机项目的枢纽机构。F-35 是顶级的多任务、第五代武器系统,具备收集、分析与共享数据的能力,是提升战场空间内各类作战资产效能的战力倍增器;其优势包括隐身技术、先进传感器、武器携带能力与航程。自 2015 年 7 月进入作战序列以来,F-35 一直是迄今杀伤力最强、生存性最佳、互操作性最高的战斗机。 NEVADA,…

习近平的心虚,被《解放军报》自己写出来了

【路德社·简评 ET 2025年9月8日】 9月8日,中共《解放军报》发表题为《美国防部更名“战争部”引争议》的文章。文章借题“美国把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开腔,连用“将军事扩张的叙事重新包装、为单边主义披上‘合法外衣’”“把‘战争常态化’植入公众认知”“与多边主义主流趋势背道而驰”等句式,把火力对准美国。问题在于,这些指控不是证据,而是恐惧本人的投射。行政令已签,后续走国会立法程序,这个称谓变化的真正含义,是美国把持续多年的“灰色地带冲突”正名为战争范畴的一部分,从此不必等到对方打到门口才“防”,而是可以依据明示的规则与授权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把你赖以生存的超限战空间一块块封死。所谓“合法外衣”,说白了就是:把法律、财政、执法、技术、军力和盟友协同装进同一套可执行的外衣,让海上民兵、网络渗透、对外渗钱洗钱、毒祸供应链这类“不是军队、胜似军队”的手段,统统被纳入可回击、可追责的作战与反制清单。 解放军报最紧张的是叙事被改写。一旦从“防”回到“战”,关键词就不再是辩解,而是归类与指认:谁在海峡和远海用“民兵化”船队强行改变现状,谁在第三国搭建壳公司通道、把黑钱与前端化学品塞进西半球,谁在官民融合体系里搞数据窃取和供应链投毒,谁就处在被合规打击与军事护法交叉覆盖的范围内。过去中共最强的,是把所有动作包成“例行演训、维权巡航、互利合作、互通有无”;现在“战争部”的话语把灰色地带照亮:不是你怎么自称,而是它客观造成的危害怎么被定义、怎么被处置。北京立刻把“军费扩张”“霸权成本”端上来,不过是在给系统内打镇定剂:别怕,这是美国“作秀”。可真正的风向是,规则与授权的边界在收紧,模糊带来的套利窗口在关闭。 解放军报还把这事硬拗成“强化政治人设”。这恰恰暴露了它对美国政治的恐惧与无知:更名的政治后果要经听证、要写进预算、要接受媒体与反战舆论检视;与此对照,中共对内是“总体安全观”常年动员,对外是“例行巡航”层层加码,预算口径和决策链条却在黑箱里。谁在让“战争叙事常态化”,谁在用称谓遮蔽权力,一翻就明。真正让中南海发怵的,不是美国“想打谁”,而是美国“终于把你正在打的那场灰色战清清楚楚地写进作战对象”。称谓的变化意味着交战规则的变化:当先发制人的权能与跨部门联动被制度化,海上阻拦会有更直截的护航与反制,金融与司法会把跨境毒财链与情报链同步做掉,网络与太空域的态势感知会覆盖你“看不见”的暗面,盟友体系会用标准化的情报共享与执法互助把你在第三国的门子一处处掀开。你最擅长的超限战,本质是“打在边界线上躲在称谓里”,而“战争部”的逻辑就是把边界推进到你用来藏身的每一条缝里。 因此,这篇社评看似在指责美国“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其实是在求多边体谅:“请继续给我灰度。”但真实的多边正在反向收束——印太的互操作、欧美的制裁与出口审查、拉美的反毒与缉私、关键技术与供应链的可信重组,都是让国家立场变得可验证、可操作的机制。一旦这些机制与“战争部”的叙事合拢,习近平最担心的不是“名字难听”,而是“动作难做”:你要么收缩,要么被点名。所谓心虚,就是你明白这不是口水仗的升级,而是对你那套“披着民、绕着法、借着第三地”的作战方式给出了一把可合法调用的锤子。接下来真正值得盯的,不是北京怎么骂,而是华盛顿怎样落地:听证里对灰色侵害的明确定义、对海上民兵与网络代理人的法律归类、对跨境毒财链与前端化学品的打击指引、对盟友联动与护航反制的公开口径。一旦这些细则齐活,社评里的那些帽子就只剩下一个用途——遮住害怕的表情。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