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说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落后就会挨打
为什么说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而落后就会挨打
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这一点应该是常识,明清历史就是很好的例子。明清时期,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与社会秩序的考虑,采取了海禁或闭关政策,试图通过隔绝外部来维持内部稳定。 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政策不仅未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反而导致了落后与被动。在当今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闭关锁国更是完全不可行。
回看明清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闭关带来的落后。由于长期海禁和对外限制,中国在多个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首先是科技落后。当欧洲在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中飞速发展时,中国仍停留在传统农耕与手工业的轨道上。其次是经济萎缩,国际市场的活力被拒之门外,中国的商业活力与创新逐渐受限,进而造成国力衰退。到19世纪,中国与列强的差距全面拉开,最终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由此可见,闭关锁国不仅不能保国强民,反而使国家错失发展机遇,陷入被动。
二是当今中国无法闭关,进入21世纪,中国已经深度嵌入世界体系。闭关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的高度依赖。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进出口额占GDP的三分之一以上。无论是能源、粮食,还是高科技零部件,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如果突然闭关,产业链会瞬间断裂,经济将遭受重创。
其次是科技与信息流动的不可逆。当代科技创新具有全球依赖性,比如芯片、航空、人工智能等领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自给自足。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已经让世界紧密相连,彻底隔绝几乎不可能实现。这就类似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如果一个国家放弃汽车重新退回到牛马时代,生产力的大倒退必然会造成整个国家彻底失去竞争力。
再次,中国既是“世界工厂”,又是国际消费市场的一部分。闭关意味着自愿放弃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这不仅削弱自身发展,还会导致国际资本和市场迅速转移,这是国际分工体系制约下的必然结果。
同时,中国因庞大的人口存在,需求极其庞大而多元。如果与世界隔绝,国内市场会因缺乏外部竞争而创新不足,产品与服务水平难以提升,从而难以满足社会的持续发展。“入奢易,入俭难”,生活质量的倒退一定会对社会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会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这必然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此外,在全球政治舞台上,闭关意味着外交孤立。没有合作与交流,一个国家就无法在地区安全、经济发展、公共卫生等跨国议题中发挥作用,甚至会丧失话语权,弱化自身国际战略与安全地位。
对于闭关锁国,就在眼前的一个例子更不可忽视,那就是1949—1978年的中国。期间中国的国力、国际影响力、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众所周知。一俩老解放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任何技术改进,当时的执政者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其中的危机与前景,才不得不作出改革开放的决定。
以上仅仅是从闭关锁国对中国内部发展的影响来看。那么,对外部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挨打”是被外部打,那么落后就真的会被外部打吗?要知道“挨打”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本质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遭受武力侵犯,另一种则是在竞争中落败被蚕食。“就连美国停止发展也会被围猎”,其本质就是竞争失败者会被淘汰。
“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己总结并认可的理论。还有“弱国无外交”“国力不振就难以自保”等观点,都与之呼应。而这些都可以同时用其认可的另一种观点“国际关系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来实现逻辑的完整 。当一个国家的利益和领土被他国觊觎时,比如乌克兰之于俄罗斯,或者未来俄罗斯之于中国,就可能会被武力侵犯,所谓“怀璧其罪”。
闭关锁国是大清的国策,已经被历史证明失败。如果完全不考虑竞争和外部侵犯,在高度集权制度下,闭关也许还能勉强维持,但这并不能长久。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朝鲜、伊朗、委内瑞拉、古巴等国家过去能维持闭关而不倒。原因是它们都依靠各自的“靠山”。过去,它们无需过多考虑竞争和侵犯,因为有一个非闭关的大国在背后支撑。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那个“靠山”的地位本身也不稳定,甚至自顾不暇。不过,倘若“靠山”自己也想闭关,那他又能抱谁的大腿?显然,到没有靠山没有靠山,只能靠自己的时候,其结局是可以预料的。落后就会挨打,更何况还不止是落后.
所以, 开放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闭关锁国在农业文明时代或许还能维持短暂的稳定,但在现代工业化与全球化的格局下,其代价将是经济衰退、科技落后和国际孤立。历史已经给出教训,现实条件更让闭关锁国成为一条死路。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选择开放,在开放中吸收先进技术、参与国际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与长远的繁荣。
Sorry, there were no replies found.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