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社建楼讨论区

寻找答案、提出问题,并与我们
遍布全球的社区建立联系。

路德社讨论区 Forums 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科技与未来 人类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 人类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Posted by friedrich on 2025年8月20日 at am8:25

    人类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从整个宇宙的尺度来看,人类只是浩瀚宇宙生命演化链条中的一环。我们虽然诞生于地球,但地球本身乃至生命的起源,终究来自宇宙。因此可以说:人类来自宇宙。

    那么,人类又将走向何方?毫无疑问,我们的未来也必然通向地球之外,走向宇宙的深处。对宇宙的探索不仅是命运的召唤,更是科技进步的方向。这种探索既是无限的,也必须依靠科学与技术的持续发展。

    人类目前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许多人常常好奇这个问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称:“人类已经掌握了4%的科学技术。”这实际上是对科学的严重误解。这种说法源自现代宇宙学中关于宇宙能量与质量组成的理论,

    普通物质约占宇宙的 4.9%,包括星球、气体、生命体等可以直接观测到的物质;

    暗物质约占 26.8%,目前无法直接观测,仅能通过其引力效应推测存在;

    暗能量约占 68.3%,是一种用于解释宇宙加速膨胀的假设能量形式。

    由此,有人提出“我们只了解宇宙中4%”,因为只有这4.9%的普通物质是我们可以直接观测和研究的。然而,这种说法经常被误传为“我们掌握了科学的4%”或“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只有4%”。这完全缺乏科学依据,更像是一种带有哲学色彩或修辞意味的表达。

    事实上,目前没有任何被公认的方法可以准确量化人类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在“全部科学”中的比例。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定义“科学知识的总量”这一概念,也就无法准确计算出掌握的比例。

    科学是有限的吗?

    如果将所有科学知识比作一条无限延伸的数轴,人类目前掌握的知识在这条数轴上或许只是靠近零点的一小段。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是无限的?是否存在一个“科学的尽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科学没有尽头,而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也远远未达终点。

    那么人类对地球的了解有多少?

    以地球为例,人类虽然已在多个领域取得巨大进展,但对地球整体的认识仍然有限。

    对于地壳,大陆和海洋地壳的结构已较为清晰,探测手段较为成熟;

    对于地幔与地核,由于技术限制,最深的钻探仅深入地壳十几公里。对地幔和地核的了解仍主要依赖地震波分析、实验模拟与间接数据,存在大量不确定性;

    大致估计:人类对地球整体结构的认知程度约为 50%–70%;

    对于覆盖地球表面约71%的海洋 其中超过80%的海底仍未被人类详细测绘;

    对于大气与气候系统,人类理解程度或可达 70%–80%,但仍难以精确预测气候变化;

    对于生物圈,已知地球生命种类仅占可能总量的 20%–30%;

    地球系统的建模 ,已有相对完善的模型预测气候趋势(如全球变暖),但尚无法实现全局高精度模拟。

    综上,如果必须给出一个非常粗略的估算,人类对地球的整体了解可能在 40%–60% 之间,具体视研究领域而定。

    而地球在宇宙中有多渺小?

    放眼宇宙,地球显得无比渺小.可观测宇宙中的星系 约有 2万亿个,其中类似银河系的星系多达上千亿.

    银河系内恒星数量约为 1000亿到4000亿颗;

    类似太阳系的行星系统 数以十亿计.

    将太阳与地球对比,其质量为地球的 33万倍,体积为 130万倍;目前已知最大恒星——UY Scuti(盾 牌座UY星)体积约为太阳的 49.1亿倍。若太阳是一个足球,UY Scuti 就是一座体育馆。从体积和质量比例看,地球在宇宙中的存在,仅如沧海一粟,甚至远不如“一滴水之于大海”。

    人类能走多远?

    目前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距离约为 4.25光年。其所拥有的行星“比邻星b”位于宜居带,被认为可能具备生命存在条件。假设人类未来能以光速旅行,抵达比邻星尚需 4.25年。而到达目前可观测宇宙边缘的 465亿光年,则需要 465万亿年。这一旅程将跨越无数代人类的寿命。对比地球到太阳光行时间仅需 8分钟,可见宇宙之广阔远超人类想象。而这个所谓的“边界”,只是以地球为中心、半径465亿光年的可观测范围。至于宇宙是否真正有“尽头”?如果有,那尽头又在何方?这一切都还是未解之谜。即使不考虑暗物质和暗能量,仅以“逐个认识天体”的方式从地球出发向外太空探索,所需的时间也是天文数字。而人类文明至今不过数万年,仅是一瞬。

    因此,相对于宇宙来说人类目前掌握的科学知识趋近于0,而人类要到哪里去,从科学角度来理解,那就是要到宇宙去。所谓从宇宙来,到宇宙去。,也正因为如此,探索宇宙就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从地球出发,向星辰进发,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必经之路。

    “从宇宙来,到宇宙去。”这不仅是一个哲思命题,更是科学探索的方向与人类未来的远景。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路 德 replied 8 hours, 24 minutes ago 2 Members · 1 Reply
  • 1 Reply
  • 路 德

    Administrator
    2025年8月23日 at am11:57

    这个原创,👍👍

Log in to reply.